中国纪录片的国际生存--以四川电视台纪录片的国际运作为例
1. 绪论 | 第1-12页 |
1.1 选题理由 | 第8-9页 |
1.2 学界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3 新的研究视域 | 第10-11页 |
1.4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2. 四川纪录片的崛起 | 第12-19页 |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纪录片 | 第12-14页 |
2.1.1 中国纪录片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 第12-13页 |
2.1.2 中国纪录片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 | 第13页 |
2.1.3 中国纪录片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性 | 第13-14页 |
2.2 聚焦川台纪录片 | 第14-17页 |
2.2.1 特写:四川电视节“花”落谁家 | 第14-15页 |
2.2.2 纵览:川台纪录片的国际运作 | 第15-17页 |
2.3 川台纪录片对中国纪录片国际发展的意义 | 第17-19页 |
3. 川台纪录片的国际生存策略 | 第19-43页 |
3.1 川台纪录片国际生存的两大法宝 | 第19-20页 |
3.2 市场生存:川台纪录片国际生存的独门暗器 | 第20-35页 |
3.2.1 文本建设上的“适销对路” | 第21-25页 |
3.2.2 推广发行上的“内外兼顾” | 第25-32页 |
3.2.3 管理运行上的“科学与人文并重” | 第32-35页 |
3.3 文化生存:川台纪录片国际生存的核心和灵魂 | 第35-43页 |
3.3.1 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和谐共存 | 第35-36页 |
3.3.2 川台纪录片的同一性表现 | 第36-38页 |
3.3.3 川台纪录片的差异性表现 | 第38-43页 |
4. 创作主体的理念重构 | 第43-59页 |
4.1 动态与平衡:媒介生态学关照 | 第43-50页 |
4.1.1 媒介生态的界定 | 第43-46页 |
4.1.2 中国纪录片的媒介生态观照 | 第46-50页 |
4.2 “他者”与“自我”:中国形象的重塑 | 第50-54页 |
4.2.1 “他者”中国与“自我”中国 | 第50-51页 |
4.2.2 “他者”向“自我”复位的有效手段 | 第51-53页 |
4.2.3 纪录片重塑中国形象的策略 | 第53-54页 |
4.3 全球化与本土化:超越“文化霸权” | 第54-59页 |
4.3.1 文化单向流动与文化殖民 | 第54-55页 |
4.3.2 在纪录片中发现“东方” | 第55-57页 |
4.3.3 纪录片的中国气派 | 第57-59页 |
5. 结语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7-68页 |
声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