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植物多酚的概念及分类 | 第13-14页 |
·植物多酚提取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植物多酚提取的方法 | 第14-15页 |
·影响多酚提取的因素 | 第15页 |
·影响多酚在植物中分布的因素 | 第15-17页 |
·植物种类是影响多酚分布的因素 | 第16页 |
·生态环境对植物体内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几种含多酚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落叶松的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 | 第17-18页 |
·樟子松的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 | 第18页 |
·侧柏的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 | 第18-19页 |
·白桦的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20页 |
·西南桦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 | 第20页 |
·植物多酚的应用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植物多酚在鞣革工业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植物多酚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 第21页 |
·植物多酚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页 |
·植物多酚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单宁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单宁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植物多酚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植物多酚的抗营养性和对有害生物的防御 | 第23页 |
·植物多酚的抑菌研究概况 | 第23-26页 |
·抗菌杀菌活性植物资源 | 第23-24页 |
·植物多酚的抗菌、杀菌活性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植物多酚的抑菌机理 | 第25-26页 |
·可能的抑制途径 | 第25-26页 |
·多酚的结构与抑菌性的关系 | 第26页 |
·植物多酚抑菌剂的应用前景 | 第26-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28-31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29页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29-30页 |
·供试病原真菌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植物多酚的提取 | 第31-32页 |
·植物多酚的定性分析 | 第32页 |
·植物总多酚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2-35页 |
·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3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3-34页 |
·稳定性评价 | 第34页 |
·精密度评价 | 第34页 |
·重复性评价 | 第34页 |
·加样回收率评价 | 第34-35页 |
·植物多酚的抗菌活性检验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2页 |
·不同样品多酚的提取率 | 第37-38页 |
·不同海拔高度白桦皮样品多酚提取率 | 第38-39页 |
·不同植物材料提取物的酚羟基检识反应结果 | 第39-40页 |
·不同植物材料的总多酚的含量结果 | 第40-47页 |
·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的选择 | 第40-42页 |
·稳定性检测结果 | 第42页 |
·精密度检测结果 | 第42-44页 |
·重复性检测结果 | 第44页 |
·加样回收率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不同样品多酚含量及白桦不同地点采集样品多酚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提取物的抑菌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试验药物的终浓度 | 第47-48页 |
·抑菌实验结果 | 第48-52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图Ⅰ | 第62-64页 |
附图Ⅱ | 第64-67页 |
导师简介Ⅰ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Ⅱ | 第68-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