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式粉碎机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超细粉碎的发展状况 | 第7-8页 |
·我国超细粉碎设备现状 | 第8-11页 |
·冲击式粉碎机 | 第8-9页 |
·气流磨 | 第9页 |
·介质搅拌磨 | 第9-10页 |
·行星球磨机 | 第10-11页 |
·我国超细粉碎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页 |
·超细粉碎技术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新型超细粉碎设备的设计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湍流式超细粉碎机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粉碎理论 | 第14-19页 |
·粉碎法制备超细粉体的粉体的基础理论综述 | 第14-16页 |
·颗粒断裂物理学 | 第14页 |
·颗粒的破碎与能耗学说 | 第14-16页 |
·热力学效率与能量利用率 | 第16-17页 |
·物料停留时间的分布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气流超细粉碎中的疲劳问题 | 第19-22页 |
·疲劳问题的引出 | 第1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疲劳粉碎有利于粒度细化的讨论 | 第20-22页 |
第四章 湍流式粉碎机粉碎机理研究 | 第22-31页 |
·冲击粉碎原理 | 第22-24页 |
·冲击粉碎叶轮做功以及速度公式 | 第24-25页 |
·湍流式超细粉碎机理 | 第25-30页 |
·湍流式粉碎机的湍流生成机理 | 第25-26页 |
·湍流流动的物理特性 | 第26页 |
·颗粒在湍流场中的超细粉碎 | 第26-29页 |
·湍流粉碎机原理简述 | 第29-30页 |
·湍流式粉碎机的实物照片如下: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湍流式粉碎机的改进研究 | 第31-37页 |
·出料系统的改进 | 第31-34页 |
·叶轮的改进设计 | 第34页 |
·叶片的改进研究 | 第34-35页 |
·叶片粗糙度设计 | 第34页 |
·叶片安装角的改进研究 | 第34-35页 |
·湍流式粉碎机综合设计展望 | 第35-37页 |
第六章 湍流粉碎机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37-47页 |
·湍流式粉碎机的转速对粉碎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37-41页 |
·试验的目的 | 第37页 |
·试验装置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试验参数 | 第37页 |
·粉碎效果的评价依据 | 第37-38页 |
·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页 |
·等功率下的粉碎试验 | 第41-43页 |
·试验的目的 | 第41页 |
·试验装置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试验参数 | 第41-42页 |
·经济转速的评价依据 | 第42页 |
·试验结果 | 第4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页 |
·湍流式粉碎机叶轮间距对粉碎粒度影响的研究 | 第43-47页 |
·试验目的 | 第43-44页 |
·实验装置 | 第44-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评价依据 | 第45页 |
·试验结果 | 第4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七章 湍流式粉碎机的应用 | 第47-53页 |
·常温下热塑性塑料的粉碎研究 | 第47-49页 |
·实验对象 | 第47页 |
·实验目的 | 第47页 |
·实验条件 | 第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页 |
·当归的粉碎试验研究 | 第49-52页 |
·试验对象 | 第50页 |
·实验目的 | 第50页 |
·实验条件 | 第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页 |
·金属粉碎试验 | 第52页 |
·其它材料的粉碎试验 | 第52-5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3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53-55页 |
附录1 低密度聚乙烯的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附录2 金属粉体的检测结果 | 第56-58页 |
附录3 湍流式粉碎机粉碎的部分物料照片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