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化教育的人文反思与建构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解读数字化 | 第11-22页 |
(一) 数字化的意蕴 | 第12页 |
(二) 数字化的发展 | 第12-14页 |
(三) 数字化的特征 | 第14-18页 |
1 、 跨越时空性 | 第14-15页 |
2 、 开放性 | 第15-16页 |
3 、 虚拟性 | 第16-17页 |
4 、 符号化 | 第17-18页 |
(四) 数字化的影响 | 第18-22页 |
1 、 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 | 第18-19页 |
2 、 数字化对个体的影响 | 第19-22页 |
二、 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 | 第22-28页 |
(一) 教育异化为训练 | 第23-24页 |
(二) 造成了人际关系的隔膜与异化 | 第24-25页 |
(三) 造成道德与心理的困境 | 第25-26页 |
(四) 造成青少年对书本知识学习的厌倦 | 第26-27页 |
(五) 造成人的抽象化、符号化 | 第27-28页 |
三、 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归因分析 | 第28-40页 |
(一) 技术理性的至高无上 | 第28-31页 |
(二) 虚拟化生存的异化 | 第31-32页 |
(三) 主体思考能力的丧失 | 第32-34页 |
(四) 人文知识的弱化 | 第34-36页 |
(五) 情感教育的缺乏 | 第36-40页 |
1 、 情感教育目标的忽略 | 第37页 |
2 、 情感教育内容的匮乏 | 第37-38页 |
3 、 以情感为手段的教育方式的欠缺 | 第38-40页 |
四、 数字化教育人文精神的建构 | 第40-51页 |
(一) 人文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 | 第40-42页 |
1 、 以人为本 | 第41-42页 |
2 、 面向生活世界 | 第42页 |
(二) 人文教育环境的营造 | 第42-44页 |
(三) 人文教育原则的遵循 | 第44-51页 |
1 、 人文化原则 | 第44-46页 |
2 、 生活化原则 | 第46-47页 |
3 、 情感性原则 | 第47-49页 |
4 、 互动性原则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