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 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9-29页
   ·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29页
     ·侧根发生的研究进展第10-15页
       ·侧根的发生过程第10-13页
       ·侧根发生的激素调控第13-14页
       ·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15-29页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第15-16页
       ·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技术第16-20页
       ·蛋白质组技术的支柱-鉴定技术第20-22页
       ·蛋白质组数据库(Database)与高流通量筛选(HTS)第22-23页
       ·蛋白质组分析的应用第23-24页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第24-27页
       ·蛋白质组学面临的困难与展望第27-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第29-34页
     ·实验材料第29页
     ·实验仪器第29页
     ·实验试剂第29-30页
       ·试剂第29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4页
       ·材料的培养第30页
       ·样品的提取第30页
       ·蛋白质浓度的定量第30页
       ·第一向等电聚焦第30-32页
       ·平衡IPG胶条第32页
       ·第二向SDS-PAGE第32页
       ·凝胶图象分析第32-33页
       ·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分析蛋白质胶内消化第33页
       ·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谱(PMF)分析第33-34页
       ·数据检索第34页
   ·无侧根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4-37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7页
       ·材料的培养第34页
       ·样品的提取第34页
       ·蛋白质浓度的定量第34页
       ·第一向等电聚焦第34-35页
       ·平衡IPG胶条第35页
       ·第二向SDS-PAGE.第35-36页
       ·凝胶图象分析第36页
       ·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分析蛋白质胶内消化第36页
       ·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谱(PMF)分析第36页
       ·数据检索第36-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双向电泳的影响因素第37页
     ·蛋白质提取方法对双向电泳的影响第37页
     ·等电聚焦上样量对双向电泳的影响第37页
     ·再水化时间对双向电泳的影响第37页
   ·无侧根突变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分析第37-42页
     ·RM109与大力不同部位双向电泳凝胶图象分析结果第37-40页
     ·RM109与大力不同部位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结果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6页
   ·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第42-43页
     ·双向电泳方法方法的建立第42-43页
       ·样品制备第42页
       ·上样量的选择第42页
       ·染色方法的选择第42-43页
     ·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的分析第43页
       ·图象调整第43页
       ·校正与标准化第43页
       ·自动化第43页
   ·无侧根突变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第43-45页
     ·差异蛋白点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第43-44页
     ·差异蛋白点与突变体生长发育的关系第44-45页
   ·展望第45-46页
5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图版第57-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搬运机械手气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乙烯压缩机组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