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及富氧时300MW燃煤电厂煤粉燃烧与烟气脱碳的过程模拟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CO_2利害两面 | 第14-16页 |
·CO_2与温室效应 | 第14-15页 |
·CO_2的应用 | 第15-16页 |
·CCS技术与燃煤电厂 | 第16-22页 |
·燃煤电厂污染物 | 第16-17页 |
·CO_2捕集技术 | 第17-18页 |
·CO_2捕集工艺 | 第18-20页 |
·CO_2封存技术 | 第20-21页 |
·国内外CCS现状 | 第21-22页 |
·Aspen Plus简介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电厂燃煤模拟 | 第26-54页 |
·煤燃烧过程概述及其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燃烧过程概述 | 第26-27页 |
·煤燃烧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流程模拟特点与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常规煤粉燃烧模拟 | 第30-41页 |
·流程概述 | 第30-33页 |
·物性方法 | 第33-34页 |
·物流数据 | 第34-36页 |
·模块介绍及参数设置 | 第36-39页 |
·计算结果与验证 | 第39-41页 |
·富氧煤粉燃烧模拟 | 第41-51页 |
·流程概述 | 第41页 |
·物流数据与模块设置 | 第41-43页 |
·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O_2/CO_2方式与常规方式的对比 | 第44-45页 |
·温度、过量氧系数、O_2/CO_2配比的影响 | 第45-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3 烟气CO_2捕集流程模拟 | 第54-74页 |
·典型流程概述与研究现状 | 第54-55页 |
·吸收剂的选择 | 第55-57页 |
·选择的原则 | 第55-56页 |
·常用的吸收剂及其优缺点 | 第56-57页 |
·胺溶液的吸收机理 | 第57-59页 |
·“穿梭”机理 | 第58页 |
·胺溶液与CO_2反应方程 | 第58-59页 |
·流程模拟 | 第59-67页 |
·流程概述 | 第59-62页 |
·单独吸收塔模拟 | 第62-63页 |
·吸收塔与再生塔整合 | 第63-65页 |
·物流循环 | 第65-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计算结果 | 第67页 |
·贫液质量分数对过程的影响 | 第67-68页 |
·贫液CO_2负荷对过程的影响 | 第68-70页 |
·CO_2吸收率对过程的影响 | 第70-71页 |
·压力对再生过程的影响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4 两种燃烧方式下脱碳的对比研究 | 第74-82页 |
·CO_2压缩流程 | 第74-76页 |
·常规方式的CO_2压缩 | 第74-76页 |
·富氧方式的CO_2压缩 | 第76页 |
·CO_2压缩模拟结果 | 第76-77页 |
·两种方式对比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结论 | 第82-86页 |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82-84页 |
·工作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