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7页 |
| §2.1 地层与沉积特征 | 第11-14页 |
| §2.2 区域构造及其演化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奥陶系成岩作用 | 第17-39页 |
| §3.1 奥陶系成岩作用特征 | 第17-22页 |
| §3.2 热水作用 | 第22-25页 |
| 3.2.1 热水作用特征及证据 | 第22页 |
| 3.2.2 热水作用成因机理探讨 | 第22-24页 |
| 3.2.3 热水作用的意义 | 第24-25页 |
| §3.3 埋藏溶解 | 第25-27页 |
| 3.3.1 埋藏溶解特征 | 第25页 |
| 3.3.2 埋藏溶解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 3.3.3 埋藏溶蚀分布-礁滩孔隙型储层成因分析 | 第26-27页 |
| §3.4 奥陶系成岩阶段及成岩序列 | 第27-29页 |
| §3.5 奥陶系成岩环境 | 第29-39页 |
| 3.5.1 成岩地层水特征和演化 | 第29-34页 |
| 3.5.2 成岩环境特征 | 第34-39页 |
| 第四章 成岩史与空隙演化 | 第39-47页 |
| §4.1 成岩史与空隙演化模式 | 第39-41页 |
| §4.2 成岩相与储集层 | 第41-47页 |
| 4.2.1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相 | 第42-43页 |
| 4.2.2 成岩相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43页 |
| 4.2.3 成岩相展布与储集层 | 第43-47页 |
| 第五章 认识与建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