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均衡问题研究
引言 | 第1-11页 |
上篇 | 第11-25页 |
第一章 罪刑均衡刑法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5页 |
一、从复仇到刑罚——罪刑均衡思想的产生 | 第11-12页 |
二、奴隶社会罪刑均衡思想表现 | 第12-13页 |
三、封建法制罪刑均衡思想发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罪刑均衡刑法理论形成及流变 | 第15-22页 |
一、近代罪刑均衡刑法理论的形成 | 第15页 |
二、刑事古典学派——罪刑均衡基础地位的奠定 | 第15-19页 |
1、报应主义下罪刑均衡关系 | 第16-18页 |
2、一般预防主义下罪刑均衡关系 | 第18-19页 |
三、刑事近代学——刑罚个别化取代罪刑均衡 | 第19-21页 |
四、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刑法理论分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综合的刑罚目的观的形成 | 第22-25页 |
一、刑罚目的多元化的形成 | 第22-23页 |
二、刑罚目的多元化的必然性 | 第23-25页 |
中篇 | 第25-38页 |
第一章 “一体论”与罪刑均衡 | 第25-29页 |
一、多元刑罚目的的对立性 | 第25-27页 |
二、多元刑罚目的的统一性 | 第27-28页 |
三、“一体论”与罪刑均衡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我国刑罚目的之选择 | 第29-34页 |
一、“79刑法”立法背景 | 第29-31页 |
二、“97刑法”立法背景 | 第31-32页 |
三、“97刑法”罪刑关系上的变化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刑法罪刑均衡原则的蕴涵 | 第34-38页 |
一、解读我国罪刑均衡原则 | 第34-36页 |
二、解读我国刑法量刑原则 | 第36-38页 |
下篇 | 第38-53页 |
第一章 量刑均衡的司法考察 | 第38-42页 |
一、当前量刑活动的主要特点 | 第38-40页 |
二、量刑不平衡的表现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影响量刑均衡的因素 | 第42-47页 |
一、立法原因 | 第42-44页 |
二、司法因素 | 第44-46页 |
三、社会原因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量刑规范 | 第47-53页 |
一、国外关于量刑失衡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 第47-50页 |
二、建立我国量刑规范的建议 | 第50-53页 |
参考书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