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1.1 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2 胸腺五肽的性质、功能及其制备 | 第12-14页 |
1.2.1 胸腺五肽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2.2 胸腺五肽的功能、临床应用 | 第13页 |
1.2.3 胸腺五肽的制备 | 第13-14页 |
1.3 扶素康的性质、功能及其制备 | 第14-15页 |
1.3.1 扶素康的理化性质 | 第14页 |
1.3.2 扶素康的功能 | 第14-15页 |
1.3.3 扶素康的制备 | 第15页 |
1.4 固相多肽合成 | 第15-21页 |
1.4.1 固相多肽合成的机理 | 第15-16页 |
1.4.2 固相多肽合成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1.4.3 固相合成中的氨基酸保护策略 | 第17-19页 |
1.4.4 肽键化学合成机制 | 第19-20页 |
1.4.5 多肽固相合成的监测 | 第20-21页 |
1.5 多肽的分离纯化 | 第21-24页 |
1.5.1 离子交换层析 | 第21-22页 |
1.5.2 反相层析 | 第22-23页 |
1.5.3 凝胶过滤层析 | 第23页 |
1.5.4 亲和层析 | 第23-24页 |
1.6 多肽纯化方案 | 第24页 |
1.7 多肽的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1.7.1 质谱分析 | 第24-25页 |
1.7.2 核磁共振 | 第25页 |
1.7.3 其他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1.8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胸腺五肽的化学合成及分离纯化 | 第27-56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 固相化学合成胸腺五肽的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2.2.1 固相化学合成胸腺五肽步骤 | 第28-30页 |
2.2.2 固相化学合成胸腺五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2.2.3 自由氨基监测系统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2.4 合成粗品中胸腺五肽的鉴定及定量分析 | 第35-37页 |
2.3 合成胸腺五肽粗品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2.3.1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胸腺五肽粗品 | 第37页 |
2.3.2 用反相高效液相制备层析的进一步纯化 | 第37-3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2.4.1 定量检测Fmoc-氨基酸色谱条件研究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8-42页 |
2.4.2 RP-HPLC 分析胸腺五肽标准品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2-44页 |
2.4.3 固相化学合成胸腺五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4-49页 |
2.4.4 固相合成胸腺五肽过程中氨基酸缩合率的定量分析 | 第49-51页 |
2.4.5 固相合成产物中胸腺五肽的鉴定 | 第51-52页 |
2.4.6 合成胸腺五肽的定量分析 | 第52-53页 |
2.4.7 胸腺五肽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53-55页 |
2.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扶素康的化学合成及分离纯化 | 第56-70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3.2 固相化学合成扶素康的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3.2.1 固相化学合成扶素康的步骤 | 第57页 |
3.2.2 固相化学合成扶素康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7-58页 |
3.2.3 扶素康粗品鉴定与定量分析 | 第58页 |
3.3 合成扶素康粗品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3.3.1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扶素康粗品 | 第58-59页 |
3.3.2 用反相高效液相制备层析进一步纯化 | 第59-6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3.4.1 RP-HPLC 分析扶素康标准品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0-61页 |
3.4.2 扶素康化学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61-65页 |
3.4.3 合成粗品中扶素康的鉴定 | 第65-66页 |
3.4.4 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合成扶素康 | 第66页 |
3.4.5 扶素康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66-68页 |
3.5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结论 | 第70页 |
4.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