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 第一章 会计信息失真导论 | 第1-20页 |
| ·会计信息的概念 | 第9-13页 |
| ·会计信息及其特点 | 第9-10页 |
| ·会计信息的分类 | 第10-12页 |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内容构成 | 第12-13页 |
|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第13-17页 |
| ·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 第13-14页 |
| ·真实性(可靠性) | 第14-16页 |
| ·相关性 | 第16-17页 |
| ·会计信息失真 | 第17-19页 |
|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 第17-18页 |
|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解 | 第18-19页 |
| ·本章小节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实证案例 | 第20-28页 |
| ·标本“安然”--华尔街神话的破灭 | 第20-23页 |
| ·安然的造假 | 第20-21页 |
| ·后安然时代的监管 | 第21-23页 |
| ·迷离“银广夏”--中国股市之劫 | 第23-24页 |
| ·银广夏的造假 | 第23页 |
| ·事后的监管 | 第23-24页 |
| ·上市公司粉饰会计信息的方法分析 | 第24-26页 |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 第26-27页 |
|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研究成果 | 第28-35页 |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28-31页 |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31-34页 |
|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 第35-51页 |
| ·信息不对称 | 第35-37页 |
| ·信息不对称与会计信息失真 | 第35-36页 |
|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 第36-37页 |
| ·产权不明晰,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 第37-40页 |
| ·产权不明晰,所有者“虚位” | 第37-38页 |
| ·国有股“独大”,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8-40页 |
| ·会计法规不完善 | 第40-43页 |
| ·市场监管、司法监管薄弱 | 第43-46页 |
| ·法律惩罚制度不完善 | 第43-44页 |
| ·证券监管系统薄弱,监督执法力度不够 | 第44-46页 |
| ·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不规范 | 第46-50页 |
| ·行政干预影响审计质量 | 第46页 |
| ·会计师事物所“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不合理 | 第46-47页 |
| ·行业竞争激烈,缺乏规范管理 | 第47-49页 |
| ·审计人员素质欠佳 | 第49-50页 |
|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 第51-69页 |
| ·对会计、审计期望差的研究 | 第51-52页 |
| ·落实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 | 第52-56页 |
| ·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56-58页 |
| ·明晰产权,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8-61页 |
| ·明晰产权 | 第58页 |
|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8-59页 |
| ·健全体制,加强国有股权的管理 | 第59-61页 |
| ·完善会计准则 | 第61-63页 |
| ·完善相关制度 | 第61-62页 |
| ·改进和完善年报内容 | 第62-63页 |
| ·制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会计准则 | 第63页 |
| ·加强市场监管 | 第63-65页 |
| ·强化CPA审计监督职能 | 第65-68页 |
| ·规范注册会计师的中介服务 | 第65-66页 |
| ·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业的监管力度 | 第66-68页 |
|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 语 | 第69-70页 |
| 参 考 文 献 | 第70-74页 |
| 致 谢 | 第74-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