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8页 |
1. 1 建筑节能概述 | 第7-15页 |
1. 1. 1 对建筑节能的理解 | 第7-9页 |
1. 1. 2 节能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1. 1. 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研究与实践的现状 | 第10-15页 |
1. 2 论文概述 | 第15-18页 |
1. 2. 1 主要内容、最终目标与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 2. 2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的基本途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规划 | 第18-24页 |
2. 1 选址 | 第18-20页 |
2. 2 朝向 | 第20-21页 |
2. 3 间距与布局 | 第21-22页 |
2. 4 绿化(包括水面)与铺地(包括路面)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体形 | 第24-27页 |
3. 1 节约主动能耗 | 第24页 |
3. 2 平面形式 | 第24-25页 |
3. 3 美观 | 第25页 |
3. 4 自然通风与采光 | 第25-26页 |
3. 5 经济性 | 第26页 |
3. 6 南凹与北凹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房间 | 第27-43页 |
4. 1 室内房间布局 | 第27-28页 |
4. 2 阳光间 | 第28-30页 |
4. 2. 1 阳光间的类型 | 第28-29页 |
4. 2. 2 一种可行的阳光间设计 | 第29-30页 |
4. 3 阳光间“南热北送”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30-38页 |
4. 3. 1 概述 | 第30-31页 |
4. 3. 2 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4. 3. 3 测试及分析 | 第32-37页 |
4. 3. 4 结论 | 第37页 |
4. 3. 5 存在问题与应用评述 | 第37-38页 |
4. 4 考虑舒适度要求的房间能耗计算方法 | 第38-43页 |
4. 4. 1 概述 | 第38页 |
4. 4. 2 计算方法的基本思路 | 第38-40页 |
4. 4. 3 遇到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40-43页 |
第五章 不透明外围护结构 | 第43-52页 |
5. 1 抑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 | 第43-46页 |
5. 1. 1 外表面材料的热吸收系数 | 第43-44页 |
5. 1. 2 外表面的热转移系数 | 第44页 |
5. 1. 3 关于增加热容量的探讨 | 第44-46页 |
5. 1. 4 绝热层的位置 | 第46页 |
5. 2 遮热板实验研究 | 第46-52页 |
5. 2. 1 理论分析 | 第46-47页 |
5. 2. 2 测试方案 | 第47页 |
5. 2. 3 测量仪器 | 第47页 |
5. 2. 4 西墙遮热板效果测试 | 第47-52页 |
第六章 窗(包括遮阳) | 第52-67页 |
6. 1 窗节能的意义 | 第52页 |
6. 2 关于控制窗面积的探讨 | 第52-54页 |
6. 3 玻璃立面 | 第54-56页 |
6. 3. 1 单层玻璃 | 第54-55页 |
6. 3. 2 中空玻璃 | 第55-56页 |
6. 4 遮阳 | 第56-58页 |
6. 4. 1 根据朝向确定遮阳形式 | 第56页 |
6. 4. 2 室内遮阳 | 第56页 |
6. 4. 3 室外遮阳 | 第56-58页 |
6. 4. 4 整体式遮阳 | 第58页 |
6. 5 双层皮及其在住宅中的应用 | 第58-60页 |
6. 5. 1 从双层皮到整体性立面 | 第58-59页 |
6. 5. 2 层皮在住宅中的应用 | 第59-60页 |
6. 6 错列式东西向遮阳板的设计与实测 | 第60-67页 |
6. 6. 1 挡板式遮阳的优缺点 | 第60页 |
6. 6. 2 错列式东西向遮阳板的设计 | 第60-62页 |
6. 6. 3 理论分析 | 第62页 |
6. 6. 4 测试内容 | 第62页 |
6. 6. 5 测试数据1 | 第62-64页 |
6. 6. 6 测试数据2 | 第64-65页 |
6. 6. 7 测试总结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