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光学性质论文

几种吡啶盐类有机双光子吸收染料光谱性能研究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11页
英文摘要第11-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8页
 §1.1 双光子吸收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第17-21页
 §1.2 双光子吸收的基本物理过程第21-23页
 §1.3 双光子吸收过程的特点及其应用第23-27页
 §1.4 染料与双光子吸收第27-29页
 §1.5 双光子吸收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9-33页
 §1.6 论文的立题基础与研究意义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8页
第二章 呲啶盐类双光子吸收染料的吸收光谱和辐射光谱第38-51页
 §2.1 呲啶盐系列染料的线性吸收性质第38-39页
 §2.2 双光子激发的荧光光谱、ASE谱和激射谱的测量第39-41页
 §2.3 双光子荧光、ASE和激射的比较第41-43页
 §2.4 再吸收效应的影响第43-45页
 §2.5 单、双光子辐射谱的比较第45-48页
 §2.6 电子给体和阴离子对对单光子荧光性质的影响第48-49页
 §2.7 本章总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第三章 吡啶盐类双光子吸收染料上转换效率第51-71页
 §3.1 吡啶盐类染料不同强度的上转换效率第51-56页
 §3.2 吡啶盐类染料不同泵浦波长的上转换效率第56-58页
 §3.3 溶剂对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第58-59页
 §3.4 电子给体和阴离子对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第59-62页
 §3.5 荧光寿命的测量与拟合第62-65页
 §3.6 溶剂对双光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65-68页
 §3.7 电子给体和阴离子对双光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68-69页
 §3.8 本章总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四章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非线性透过率法测试第71-87页
 §4.1 非线性透过率的方法测量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原理第71-74页
 §4.2 各参数对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第74-78页
 §4.3 吡啶盐类染料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试第78-82页
 §4.4 不同波长的非线性透过率第82-84页
 §4.5 本章总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五章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上转换荧光法测试第87-104页
 §5.1 荧光法测量双光子吸收截面第87-93页
 §5.2 双光子吸收材料二次方关系的验证第93-100页
 §5.3 双光子激发谱的测量第100-103页
 §5.4 本章总结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4页
第六章 双光子吸收材料的z-scan测试第104-119页
 §6.1 z-scan的测试原理第104-109页
 §6.2 皮秒脉冲激发下的z-scan第109-112页
 §6.3 飞秒脉冲激发下的z-scan第112-117页
 §6.4 本章总结第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19页
第七章 不同系列双光子吸收材料的单、双光子性质研究第119-134页
 §7.1 有机硼化合物单、双光子性质研究第119-127页
 §7.2 配体与配合物单、双光子性质研究第127-132页
 §7.3 本章总结第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第八章 溶剂对双光子吸收材料吸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第134-147页
 §8.1 溶剂效应原理第134-136页
 §8.2 溶剂对双光子荧光辐射的影响第136-140页
 §8.3 溶剂对双光子激发谱的影响第140-145页
 §8.4 本章总结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47页
第九章 双光子吸收截面的理论计算第147-162页
 §9.1 引言第147-149页
 §9.2 理论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第149-150页
 §9.3 双光子吸收截面的计算方法Ⅰ第150-153页
 §9.4 双光子吸收截面的计算方法Ⅱ第153-155页
 §9.5 含硼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计算第155-160页
 §9.6 本章总结第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2页
第十章 全文总结第162-166页
 §10.1 主要内容第162-163页
 §10.2 主要创新点第163-164页
 §10.3 不足之处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64-166页
附录Ⅰ 部分染料的编号、结构式和名称第166-172页
附录Ⅱ 部分染料的皮秒z-scan结果第172-175页
附录Ⅲ 部分染料的输入-透过曲线及拟合结果第175-178页
致谢第178-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9-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系统细分插补驱动及输出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与植物耐逆性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