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空间数据库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9页 |
§1.2 空间数据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 第9-10页 |
1.2.1 基于文件的管理方式 | 第9页 |
1.2.2 文件和数据库混合的管理方式 | 第9-10页 |
1.2.3 全关系型的管理方式 | 第1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概念 | 第11-17页 |
§2.1 空间数据库 | 第11页 |
§2.2 什么是SDE? | 第11-12页 |
§2.3 SDE必须支持的特性 | 第12-13页 |
2.3.1 ESRI公司SDE的特点 | 第12-13页 |
2.3.2 SDE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 第13页 |
§2.4 SDE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2.4.1 SDE数据模型问题 | 第13-14页 |
2.4.2 SDE数据存储模型 | 第14页 |
2.4.3 SDE数据索引问题 | 第14页 |
2.4.4 数据的网络分布,并行,调度问题 | 第14-15页 |
2.4.5 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 第15页 |
§2.5 SDE的实现方式 | 第15-17页 |
2.5.1 内置式 | 第15页 |
2.5.2 外部调用式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数据模型 | 第17-30页 |
§3.1 数据模型的种类 | 第17-20页 |
3.1.1 层次模型 | 第17页 |
3.1.2 网络模型 | 第17-18页 |
3.1.3 关系模型 | 第18-19页 |
3.1.4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 第19-20页 |
§3.2 采用关系数据库建立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编程模型 | 第20-22页 |
3.2.1 关系数据库成为构建空间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 | 第20页 |
3.2.2 对象技术的主要特征 | 第20-21页 |
3.2.3 关系数据库与面向对象语言,现代应用程序开发的难以调和的技术 | 第21-22页 |
3.2.4 通过C++使用关系数据库的代价和好处 | 第22页 |
§3.3 基于分幅地图的海量空间数据的组织的方法 | 第22-23页 |
3.3.1 物理意义上的无缝拼接 | 第22-23页 |
3.3.2 逻辑意义上的无缝拼接 | 第23页 |
§3.4 几种适合关系数据库存储的数据模型 | 第23-26页 |
3.4.1 Oracle Spatial的数据模型 | 第23-25页 |
3.4.2 Open GIS数据模型 | 第25页 |
3.4.3 GDF3.0数据模型 | 第25-26页 |
§3.5 SDE的数据模型 | 第26-30页 |
3.5.1 SDE数据模型概述 | 第26-27页 |
3.5.2 SDE数据模型特点 | 第27-30页 |
第四章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空间数据索引 | 第30-43页 |
§4.1 基本概念 | 第30页 |
§4.2 空间索引的分类 | 第30-31页 |
4.2.1 从技术角度分类 | 第30-31页 |
4.2.2 从空间数据存储介质角度分类 | 第31页 |
§4.3 基于外存的空间索引 | 第31-32页 |
4.3.1 K_D_B树 | 第31页 |
4.3.2 R_树 | 第31-32页 |
§4.4 基于主存的空间索引 | 第32-33页 |
4.4.1 主存网格空间索引 | 第33页 |
4.4.2 主存F_树空间索引 | 第33页 |
§4.5 基于数据库的空间索引 | 第33-43页 |
4.5.1 基于数据库的空间索引的特点 | 第33-34页 |
4.5.2 实验环境配置和实验数据说明 | 第34-35页 |
4.5.3 基于数据库的可排序四叉树索引 | 第35-37页 |
4.5.4 基于SQL两阶段查询的空间网格索引机制 | 第37-43页 |
第五章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网络传输 | 第43-55页 |
§5.1 目前网络技术应用的几种主要模式 | 第43-45页 |
5.1.1 主机—终端式网络 | 第43页 |
5.1.2 工作组网络 | 第43-44页 |
5.1.3 容户/服务器网络 | 第44页 |
5.1.4 Internet网络 | 第44-45页 |
§5.2 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编程技术 | 第45-48页 |
5.2.1 TCP/IP协议与Winsock网络编程摘口的关系 | 第45页 |
5.2.2 TCP/IP协议介绍 | 第45-46页 |
5.2.3 保护消息边界和流 | 第46页 |
5.2.4 Winsock编程简单流程 | 第46-47页 |
5.2.5 Winsock编程的五种模型 | 第47-48页 |
§5.3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SDE网络化解决方案 | 第48-49页 |
5.3.1 利用ORACLE数据库的网络化功能 | 第48-49页 |
5.3.2 应用程序内部实现网络化 | 第49页 |
§5.4 空间数据传输协议SDTP | 第49-55页 |
5.4.1 空间数据网络传输的特点 | 第49-50页 |
5.4.2 术语解释 | 第50-51页 |
5.4.3 SDTP的用户/服务器模型 | 第51页 |
5.4.4 数据传输 | 第51-52页 |
5.4.5 错误恢复和重新开始 | 第52页 |
5.4.6 SDTP命令 | 第52-53页 |
5.4.7 SDTP应答 | 第53-54页 |
5.4.8 协议的补充规定和特别说明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基于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引擎的实践 | 第55-70页 |
§6.1 ORACLE数据库介绍 | 第55-57页 |
6.1.1 数据库服务器 | 第56页 |
6.1.2 开发工具 | 第56-57页 |
§6.2 用VC开发基于ORACLE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方法 | 第57-62页 |
6.2.1 使用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 | 第57-58页 |
6.2.2 使用数据访问对象DAO(Data Access Object) | 第58页 |
6.2.3 使用OLEC++Oracle对象类库 | 第58-59页 |
6.2.4 使用OLEDB | 第59-60页 |
6.2.5 ActiveX数据对象(ADO) | 第60页 |
6.2.6 使用PRO~*C | 第60-62页 |
6.2.7 使用OCI | 第62页 |
§6.3 IG ORACLE数据库访问接口 | 第62-64页 |
6.3.1 IG ORACLE数据库访问接口概述 | 第62-63页 |
6.3.2 使用IG ORACLE数据库访问接口的例子 | 第63-64页 |
§6.4 数据在ORACLE数据库中存储方式的考虑 | 第64-66页 |
6.4.1 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地理特征的方式 | 第64-65页 |
6.4.2 两种存储方式在Oracle中速度的测试 | 第65-66页 |
§6.5 在实践SDE中使用的高级技术 | 第66-67页 |
6.5.1 帐户接管技术 | 第66页 |
6.5.2 使用静态回调函数实现超长BLOB二进制流的读取 | 第66-67页 |
§6.6 一些实验系统的例子 | 第67-70页 |
第七章 基于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服务器端工具集 | 第70-77页 |
§7.1 SDE系列工具集的必要性 | 第70页 |
7.1.1 降低对用户的要求 | 第70页 |
7.1.2 便于使用,减少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 第70页 |
7.1.3 在功能上还要有一些必要扩充 | 第70页 |
§7.2 SDE系列工具集的构建方法 | 第70-73页 |
7.2.1 读写数据库管理相关的注册表 | 第70页 |
7.2.2 数据库管理相关的文件 | 第70-72页 |
7.2.3 数据库管理相关的SQL | 第72页 |
7.2.4 数据库管理相关的Window服务 | 第72页 |
7.2.5 数据库管理相关的命令行程序 | 第72-73页 |
§7.3 SDE系列工具集的功能 | 第73-77页 |
7.3.1 备份与恢复 | 第73-74页 |
7.3.2 网络配置 | 第74-75页 |
7.3.3 用户管理 | 第75-76页 |
7.3.4 审计 | 第76-77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77页 |
§8.2 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硕士论文研究期间的主要工作介绍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