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结构智能设计模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结构智能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1 基于实例推理的方法 | 第13-14页 |
1.2.2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第14-15页 |
1.3 ANSYS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15-18页 |
1.3.1 UIDL方法 | 第16页 |
1.3.2 UPF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 第17-18页 |
1.4 基于ObjectARX的参数化自动绘图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ANSYS二次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 第20-34页 |
2.1 有限元法及ANSYS简介 | 第20-24页 |
2.1.1 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2.1.2 ANSYS简介 | 第21-24页 |
2.2 二次开发的方法及接口简介 | 第24-32页 |
2.2.1 APDL简介 | 第24-25页 |
2.2.2 APDL编程 | 第25-27页 |
2.2.3 UIDL简介 | 第27-31页 |
2.2.3.1 UIDL控制文件总结构 | 第27页 |
2.2.3.2 控制文件头结构 | 第27-28页 |
2.2.3.3 结构块结构 | 第28-30页 |
2.2.3.4 Ansys调用UIDL的过程 | 第30-31页 |
2.2.4 UPF简介 | 第31-32页 |
2.3 二次开发模板实现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基于实例的推理 | 第34-45页 |
3.1 概述 | 第34-36页 |
3.2 CBR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36-43页 |
3.2.1 CBR模型及算法 | 第36-38页 |
3.2.2 实例的表达与组织 | 第38-40页 |
3.2.3 实例的组织与检索 | 第40-42页 |
3.2.4 实例的适应与修正 | 第42-43页 |
3.3 龙门起重机结构智能设计模板实例的适应修正 | 第43-45页 |
第4章 参数化技术及其应用 | 第45-51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参数化技术概述 | 第45-47页 |
4.2.1 参数化技术及其分类 | 第46-47页 |
4.2.1.1 直接参数化技术 | 第46-47页 |
4.2.1.2 非直接式参数化技术 | 第47页 |
4.3 参数化技术在结构设计模板中的应用 | 第47-51页 |
4.3.1 基于APDL语言的参数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第5章 结构智能设计模板程序设计 | 第51-66页 |
5.1 概述 | 第51页 |
5.2 面向对象技术与面向对象的编程 | 第51-54页 |
5.2.1 面向对象方法学 | 第51-52页 |
5.2.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 | 第52-54页 |
5.3 利用WINDOWS消息机制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 | 第54-60页 |
5.3.1 Windows消息概述 | 第54-56页 |
5.3.1.1 消息的数据结构 | 第54-55页 |
5.3.1.2 消息的类型 | 第55-56页 |
5.3.2 Windows应用程序控制基础 | 第56-57页 |
5.3.2.1 发送消息的API | 第56页 |
5.3.2.2 获取窗口句柄 | 第56-57页 |
5.3.3 实现Windows应用程序控制 | 第57-60页 |
5.3.3.1 对控件子窗口的控制 | 第58-60页 |
5.4 结构智能设计模板程序设计实现的关键问题 | 第60-66页 |
5.4.1 APDL命令流文件的提交 | 第60-63页 |
5.4.2 判断ANSYS计算结束 | 第63-66页 |
第6章 基于ObjectARX的参数化绘图 | 第66-74页 |
6.1 概述 | 第66页 |
6.2 AutoCAD开发工具ObjectARX综述 | 第66-67页 |
6.3 ObjectARX开发工具及其组成 | 第67-68页 |
6.4 ObjectARX应用程序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 第68-71页 |
6.4.1 ObjectARX应用程序的结构 | 第68-69页 |
6.4.2 ObjectARX应用程序的功能 | 第69-70页 |
6.4.3 创建ObjectARX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 第70-71页 |
6.5 ObjectARX编程在结构智能设计模板中的应用 | 第71-74页 |
6.5.1 ObjectARX实现参数化自动绘图的基本思想 | 第71-72页 |
6.5.2 ObjectARX实现参数化自动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 第72-74页 |
第7章 结构智能设计模板的结构与实现 | 第74-88页 |
7.1 概述 | 第74-75页 |
7.2 结构智能设计模板的总体结构 | 第75-76页 |
7.3 应用实例的描述 | 第76-82页 |
7.3.1 集装箱堆场门式起重机结构设计 | 第76-79页 |
7.3.1.1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76-79页 |
7.3.2 程序的构成 | 第79-82页 |
7.4 应用实例 | 第82-88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8-90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88页 |
8.2 全文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