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险经营的风险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中文关键词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7-8页 |
1.导言 | 第8-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1.2 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7-19页 |
2.相关研究回顾及其启示 | 第19-29页 |
2.1 保险经营的风险 | 第19-21页 |
2.2 偿付能力预测的模型与结果 | 第21-23页 |
2.3 保险信用评级模型及评级结果的有效性 | 第23-25页 |
2.4 风险的防范和监管的作用 | 第25-26页 |
2.5 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 | 第26-27页 |
2.6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7-29页 |
3.寿险经营的风险特性与风险监控 | 第29-45页 |
3.1 寿险合同的特点 | 第29-30页 |
3.2 寿险经营原理 | 第30-33页 |
3.3 影响寿险经营的外界因素 | 第33-36页 |
3.4 寿险市场结构 | 第36-40页 |
3.5 寿险经营风险 | 第40-41页 |
3.6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控 | 第41-45页 |
4.寿险经营的财务评价体系 | 第45-60页 |
4.1 偿付能力的评估原则和内容 | 第45-47页 |
4.2 监管部门对偿付能力的评估方法 | 第47-56页 |
4.3 保险信用评级机构的财务评价体系 | 第56-60页 |
5.中国寿险偿付能力变动的实证分析 | 第60-74页 |
5.1 中国寿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评估 | 第60-61页 |
5.2 对偿付能力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 第61-64页 |
5.3 中国寿险经营偿付能力变动状况评价 | 第64-73页 |
5.4 小结与建议 | 第73-74页 |
6.中国寿险保单的支付风险 | 第74-96页 |
6.1 保单给付现值的精算分析 | 第74-77页 |
6.2 寿险保单责任准备金的计算 | 第77-79页 |
6.3 保单支付风险评价的分析框架 | 第79-81页 |
6.4 中国寿险业支付危机的实证分析 | 第81-89页 |
6.5 对养老金产品支付风险的进一步考察 | 第89-91页 |
6.6 对养老金产品支付能力的敏感性分析 | 第91-94页 |
6.7 小结与建议 | 第94-96页 |
7.中国寿险经营风险的成因解析 | 第96-117页 |
7.1 中国保险制度与寿险经营风险 | 第96-104页 |
7.2 保险资金的运用与寿险经营风险 | 第104-109页 |
7.3 市场利率变动与寿险经营风险 | 第109-112页 |
7.4 保险监管与寿险经营风险 | 第112-115页 |
7.5 结论 | 第115-117页 |
8.寿险市场的发展对寿险经营风险的影响 | 第117-138页 |
8.1 寿险市场潜力对经营风险的缓冲作用 | 第117-127页 |
8.2 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对中国寿险经营的挑战 | 第127-134页 |
8.3 寿险产品创新对防范经营风险的积极影响 | 第134-137页 |
8.4 小结 | 第137-138页 |
9.防范寿险经营风险的宏观政策选择 | 第138-156页 |
9.1 政策选择之一——解除寿险发展的困境 | 第139-147页 |
9.2 政策选择之二——严格保险监管 | 第147-152页 |
9.3 政策选择之三——鼓励保险业的并购 | 第152-156页 |
全文总结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63-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