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文献研究 | 第10-25页 |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5页 |
| 临床研究 | 第25-29页 |
| 1. 病例来源及数量预估 | 第2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3. 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 4. 纳入标准 | 第26-27页 |
| 5.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 6. 中止实验的条件 | 第27页 |
| 7. 剔除病例标准 | 第27页 |
| 8、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9、研究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29-34页 |
| 1. 基本资料 | 第29页 |
| 2. 治疗前后雌二醇水平的变化 | 第29页 |
| 3. 治疗前后孕酮水平的变化 | 第29-30页 |
| 4. 治疗前后E2/P水平的变化 | 第30页 |
| 5. 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水平变化 | 第30-31页 |
| 6. 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 | 第31-32页 |
| 7. 治疗前各激素相关性分析 | 第32页 |
| 8. 治疗后各激素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 9. 各激素治疗前后差值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41页 |
| 1.补肝肾调冲任复方对乳腺增生病患者雌、孕激素及雌孕激素比例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补肝肾调冲任复方对乳腺增生病患者性腺轴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补肝肾调冲任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探讨 | 第36-39页 |
| 4.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分析 | 第39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39-41页 |
| ·不足 | 第39-40页 |
| ·展望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 附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