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6页 |
第一章 个人信用的理论问题 | 第6-18页 |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形式和作用 | 第6-9页 |
一、 信用的内涵和信用产生 | 第6-7页 |
二、 信用形式 | 第7页 |
三、 信用的作用 | 第7-9页 |
第二节 个人信用理论的历史缺憾与发展 | 第9-12页 |
一、 个人信用理论的历史缺憾 | 第9-10页 |
二、 个人信用理论的发展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之必要性的经济学解释 | 第12-18页 |
第二章 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国际经验 | 第18-22页 |
第一节 完善的个人信用数据环境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 | 第19页 |
第三节 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机构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之现状考察 | 第22-24页 |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用资源闲置的宏观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所面临的技术困难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理论框架构建及相关政策建议 | 第24-34页 |
第一节 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 | 第24-26页 |
一、 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概念 | 第24页 |
二、 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三、 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之一:建立个人信用登记制度 | 第26-29页 |
一、 征信数据的开放 | 第26-27页 |
二、 确立个人信用数据库的经营模式 | 第27-28页 |
三、 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政策建议之二: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 第29-32页 |
第四节 政策建议之三:尽快建立与数据库管理相关的法律环境 | 第3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