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一、 宋学兴起之背景 | 第8-15页 |
(一)、 唐宋之际经济政治之演变 | 第8-9页 |
(二)、 唐代以来儒学之困境 | 第9-12页 |
(三)、 宋学之兴起 | 第12-15页 |
二、 欧阳修与庐陵学派 | 第15-34页 |
(一)、 欧阳修学术综述 | 第15-26页 |
1、 经学研究 | 第15-19页 |
2、 史学著述 | 第19-24页 |
3、 成就与不足 | 第24-26页 |
(二)、 欧阳修与庐陵学人之关系 | 第26-34页 |
1、 欧阳修与庐陵学友关系简述 | 第27-29页 |
2、 欧阳修与王安石之关系 | 第29-32页 |
3、 欧阳修与“三苏”之关系 | 第32-34页 |
三、 庐陵学术之发展与创新——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 | 第34-51页 |
(一)、 王安石学术综述 | 第34-42页 |
1、 道德性命之学 | 第34-39页 |
2、 礼乐王政之说 | 第39-42页 |
(二)、 苏轼学术综述 | 第42-51页 |
1、 政治思想学说 | 第42-45页 |
2、 “道”与“中庸”论 | 第45-48页 |
3、 “三教会一”之主旨 | 第48-51页 |
四、 结语 | 第51-53页 |
五、 参考文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