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城市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实践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进展与实践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进展与实践 | 第17页 |
·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城市土地整理概述及理论依据 | 第23-29页 |
·城市土地整理内涵 | 第23-25页 |
·城市土地整理 | 第23页 |
·城市土地整理的内容 | 第23-24页 |
·城市土地整理的目的和任务 | 第24页 |
·城市土地整理的范围 | 第24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24-25页 |
·城市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 第25页 |
·城市土地整理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 | 第25-26页 |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 第26页 |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 第26-27页 |
·城市土地经营理论 | 第27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城市土地整理的原因和驱动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开展城市土地整理的原因 | 第29-31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城市土地整理的开展 | 第29-30页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依赖城市土地整理实现 | 第30-31页 |
·城市土地整理的驱动因素 | 第31-34页 |
·产业集聚 | 第31-32页 |
·城市人口的增加 | 第32页 |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 第32-33页 |
·要素市场的变化 | 第33页 |
·政府的干预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城市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 第34-44页 |
·城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 第34-35页 |
·城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 第35-40页 |
·城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选择 | 第35-39页 |
·城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城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4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1-42页 |
·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说明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广州市天河区“三旧”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 第44-63页 |
·“三旧”改造提出背景 | 第44-45页 |
·“三旧”改造的进展 | 第45-47页 |
·城中村改造 | 第45-46页 |
·旧厂改造 | 第46-47页 |
·旧城改造 | 第47页 |
·天河区基本概况 | 第47-49页 |
·天河区城市土地整理前后效益对比分析 | 第49-61页 |
·经济效益比较 | 第50-54页 |
·社会效益比较 | 第54-57页 |
·环境效益比较 | 第57-61页 |
·天河区城市土地整理集约利用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 第61-63页 |
第六章 城市土地整理的建议 | 第63-67页 |
·调整土地供求,改变发展观念 | 第63页 |
·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进行整理 | 第63-64页 |
·结合城市规划,开展城市土地整理专项规划 | 第64页 |
·城市土地整理与农用地整理相互结合 | 第64页 |
·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方式 | 第64-65页 |
·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实现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 第65页 |
·建立城市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机构和体系 | 第65-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