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写词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 | 第7-24页 |
一、 豆科植物凝集素及其对根瘤菌的识别作用 | 第7-13页 |
1 豆科植物凝集素结合糖和金属离子 | 第7-8页 |
1.1 豆科植物凝集素 | 第7页 |
1.2 豆科植物凝集素的分子结构 | 第7-8页 |
2 豆科植物凝集素基因及其表达 | 第8-9页 |
2.1 豌豆凝集素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 | 第8-9页 |
2.2 豆科植物凝集素的加工及定位 | 第9页 |
3 凝集素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的作用 | 第9-11页 |
4 通过凝集素基因扩大根瘤菌宿主范围的可能性 | 第11-13页 |
二、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上结瘤及其结瘤因子 | 第13-23页 |
1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上形成固氮根瘤 | 第13-15页 |
2 根瘤菌的结瘤基因 | 第15-20页 |
2.1 根瘤菌的共同结瘤基因 | 第16页 |
2.2 根瘤菌的结瘤调节基因 | 第16-18页 |
2.3 宿主专一性的结瘤基因 | 第18-20页 |
3 根瘤菌的结瘤因子 | 第20-23页 |
3.1 结瘤因子的化学结构 | 第20-23页 |
3.2 结瘤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 第23页 |
三、 本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4-38页 |
1 材料 | 第24-26页 |
2 方法 | 第26-38页 |
2.1 细菌培养基 | 第26-28页 |
2.2 植物培养基 | 第28-30页 |
2.3 专用缓冲液 | 第30-31页 |
2.4 质粒的提取、酶切 | 第31-32页 |
2.5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 第32-33页 |
2.6 质粒转化根瘤菌 | 第33页 |
2.7 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33-34页 |
2.8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34页 |
2.9 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 | 第34-35页 |
2.10 烟草的培养和基因转化 | 第35页 |
2.11 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35-36页 |
2.12 蛋白原位免疫杂交 | 第36-37页 |
2.13 根尖染色体检查 | 第37页 |
2.14 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8-56页 |
一 根瘤菌感染烟草和水稻 | 第38-51页 |
1.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 | 第38-41页 |
1.1 烟草发根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38页 |
1.2 诱导烟草发根的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1.3 由发根农杆菌LBA1314pBin19GUS诱导的烟草发根生长动态 | 第40-41页 |
2 根瘤菌感染烟草发根 | 第41-46页 |
2.1 根瘤菌的抗性测定 | 第41-42页 |
2.2 根瘤菌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 | 第42-43页 |
2.3 lacZ基因标记的野生型根瘤菌接种烟草发根后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 | 第43-44页 |
2.4 烟草发根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徒手切片观察 | 第44-45页 |
2.5 发根接种根瘤菌后细菌的显微镜观察 | 第45页 |
2.6 根瘤菌回接试验 | 第45-46页 |
3 根瘤菌感染烟草植株 | 第46-49页 |
3.1 烟草植株的β-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菌的切片观察 | 第46-48页 |
3.2 根瘤菌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 第48-49页 |
4 根瘤菌感染水稻和细菌观察 | 第49-51页 |
二、 豌豆凝集素基因转化烟草发根及其表达 | 第51-56页 |
1. GUS标记基因在烟草发根中的表达 | 第51-52页 |
2. 豌豆凝集素基因在烟草发根中的翻译表达 | 第52-53页 |
3. 转豌豆凝集素基因的烟草发根接种豌豆根瘤菌的结瘤作用 | 第53-54页 |
4. 豌豆凝集素基因在单倍体烟草中的表达 | 第54-56页 |
4.1 烟草花药培养 | 第54-55页 |
4.2 豌豆凝集素基因转化单倍体烟草 | 第55页 |
4.3 转基因单倍体烟草基因GUS检测 | 第55-56页 |
第四部分 小结和今后工作设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