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馆设计思路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国内建筑学院教育情况现状第12页
     ·建筑学教育要求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第13-14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论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现代建筑学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学院系馆设计情况与类型第17-29页
   ·现代建筑学教育发展情况第17-20页
     ·国外思想的影响第17-18页
     ·国内影响因素第18-19页
     ·广义建筑学第19-20页
   ·建筑学教学模式与建筑学院院馆设计第20-22页
   ·我国建筑学院院设计案例类型第22-26页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学楼第22-23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馆第23-24页
     ·深圳大学建筑学院院馆第24-25页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馆第25-26页
     ·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第26页
   ·探索适合建筑学教育发展的建筑学院馆设计方法第26-29页
第3章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多方案比较第29-36页
   ·设计竞赛第29-31页
   ·功能性比较第31-32页
   ·文化艺术性比较第32-34页
   ·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设计思路第36-55页
   ·教育模式转变下的设计新思路第36-38页
     ·多元化教学背景下的新思路第36-37页
     ·学科发展影响下的新思路第37页
     ·特色理念下的新思路第37-38页
   ·地域文化性的体现第38-41页
     ·"四水归堂"第39-40页
     ·地方表皮符号第40-41页
   ·绿色生态性的探索第41-43页
     ·生态技术尝试第41页
     ·生态技术本土化第41-42页
     ·生态技术应用手段第42-43页
   ·功能模块的梳理第43-46页
     ·教学单元第43-44页
     ·教学服务第44页
     ·科技研发第44-45页
     ·实验工场第45页
     ·办公管理第45页
     ·交通辅助第45-46页
   ·空间组织第46-55页
     ·空间要素第46-47页
     ·组织手法第47-49页
     ·空间形态第49-50页
     ·环境空间第50-51页
     ·院落空间第51-53页
     ·中庭空间第53-55页
第5章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馆设计解析第55-83页
   ·立面解析第55-63页
     ·肌理塑造第55-57页
     ·尺度把握第57-59页
     ·色彩选择第59-60页
     ·节奏与韵律第60-61页
     ·人的感官认知第61-63页
   ·空间解析第63-72页
     ·空间与心理感受第63-65页
     ·按传统意义划分的空间第65-68页
     ·模糊意义空间第68页
     ·特色空间解析第68-71页
     ·空间序列解析第71-72页
   ·生态技术解析第72-79页
     ·绿色建筑研究所(iSi)及其评价系统第72-77页
     ·绿色种植解析第77页
     ·遮阳保温解析第77-78页
     ·循环系统解析第78-79页
   ·文化意向解析第79-83页
     ·隐喻第80页
     ·务实精神第80-81页
     ·开放创新思想第81-83页
结语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图片目录第86-90页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91页
附录B:研究生期间创作实践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株真菌多糖发酵、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稀土元素对霍山石斛类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合成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