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生物传感器 | 第10-12页 |
·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1-12页 |
·生物传感器中生物组分的固定化方法 | 第12页 |
·免疫传感器 | 第12-16页 |
·免疫分析法 | 第13页 |
·免疫生物传感器分类 | 第13-15页 |
·免疫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DNA 生物传感器 | 第16-20页 |
·基因与基因诊断 | 第16页 |
·DNA 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分类 | 第16-19页 |
·DNA 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适体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适体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优势 | 第21页 |
·基于适体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21-22页 |
·本研究论文的构思 | 第22-23页 |
第2章 基于核酸适体-质粒DNA 复合物信号放大的荧光免疫传感技术 | 第23-30页 |
·引言 | 第2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PUC19 与核酸适体复合物制备与微孔板包被 | 第24页 |
·免疫分析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Mg~(2+)的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适体探针与PUC19 比例的优化 | 第26页 |
·嵌入染料SYBR Green I 浓度的优化 | 第26-27页 |
·适体探针与PUC19 的解链温度对信号的影响 | 第27-28页 |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28页 |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对单碱基突变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 第30-40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1-32页 |
·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反应 | 第32页 |
·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的单碱基突变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原理 | 第32-33页 |
·探针的设计和DNA 杂交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反应中Fc-dUTP 掺入比例的优化 | 第34-35页 |
·传感器对野生型目标链的检测 | 第35-36页 |
·传感器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电化学行为 | 第36-37页 |
·传感器在Fe(CN)_6~(3-/4-)溶液中的交流阻抗特性 | 第37页 |
·工作曲线 | 第37-38页 |
·基因DNA 的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纳米金增强伏安免疫分析 | 第40-49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41页 |
·纳米金标记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 | 第41页 |
·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41-42页 |
·ITO 电极的制备 | 第42页 |
·测定过程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实验原理 | 第43-46页 |
·金染界面的吸收光谱性质 | 第46-47页 |
·金染界面的电化学性质 | 第47-48页 |
·工作曲线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