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小清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页 |
·食物过敏 | 第9-12页 |
·食物过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 第10-11页 |
·食物过敏原 | 第11-12页 |
·淡水鱼类过敏 | 第12-15页 |
·鲤鱼、青鱼、草鱼、鲢鱼简介 | 第12-14页 |
·淡水鱼类过敏 | 第14-15页 |
·鲤鱼小清蛋白 | 第15页 |
·抗原性及免疫交叉反应性 | 第15-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鲤鱼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18-28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18-20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设备 | 第18-1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鲤鱼肌肉的预处理 | 第20页 |
·鲤鱼蛋白的粗提 | 第20页 |
·煮沸除杂蛋白 | 第20-21页 |
·硫酸铵沉淀 | 第21页 |
·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鲤鱼小清蛋白 | 第21页 |
·SDS-PAGE电泳分析 | 第21-22页 |
·PAGE电泳分析 | 第22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2-23页 |
·结果 | 第23-26页 |
·预处理的效果 | 第23页 |
·离子交换层析结果 | 第23页 |
·电泳鉴定纯度 | 第23-25页 |
·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预处理过程对离子交换层析的影响 | 第26页 |
·离子交换层析条件的选择 | 第26-27页 |
·蛋白纯度鉴定方法的可行性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鲤鱼小清蛋白抗原性的研究 | 第28-37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8页 |
·仪器与耗材 | 第28-29页 |
·溶液配制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2页 |
·试验动物 | 第29页 |
·抗原的准备 | 第29-30页 |
·免疫方案 | 第30页 |
·血清的分离 | 第30页 |
·建立检测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方法 | 第30页 |
·间接ELISA测抗体效价 | 第30-31页 |
·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的方法 | 第31页 |
·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抗体特异性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抗血清效价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2页 |
·免疫过程中抗体效价的变化 | 第32-33页 |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方法的建立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35页 |
·抗体效价的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兔对鲤鱼小清蛋白的免疫应答 | 第36页 |
·抗体特异性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免疫交叉反应的研究 | 第37-45页 |
·引言 | 第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试剂 | 第37页 |
·仪器与耗材 | 第37-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草鱼、青鱼、鲢鱼蛋白的粗提 | 第38页 |
·免疫印迹法研究免疫交叉反应 | 第38页 |
·间接竞争ELISA法研究免疫交叉反应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青鱼、草鱼、鲢鱼蛋白粗提物的含量 | 第39-40页 |
·免疫印迹的结果 | 第40页 |
·间接竞争ELISA的结果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青鱼、草鱼、鲢鱼蛋白的粗提 | 第41-42页 |
·免疫印迹中蛋白质转移的问题 | 第42页 |
·免疫印迹的背景与信号问题 | 第42页 |
·关于竞争抑制ELISA | 第42-43页 |
·淡水鱼类过敏原交叉反应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