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研究现状评述第20-21页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1-2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本文创新点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研究第23-30页
   ·证券承销商及相关概念界定第23-24页
   ·证券承销商的声誉与声誉效应第24-27页
     ·证券承销商声誉的概念第24页
     ·证券承销商声誉的形成过程第24-25页
     ·证券承销商声誉的作用第25-27页
   ·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的形成机制第27-29页
     ·证券承销商声誉形成机制的含义第27页
     ·证券承销商声誉形成机制的限制条件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证券发行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第30-36页
   ·证券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30-32页
   ·证券发行市场中逆向选择的情形第32-34页
   ·承销商的作用:信息生产与非对称信息的缓解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评价研究第36-47页
   ·目前我国承销商声誉的排名方法第36-37页
     ·证监会的排名方法第36页
     ·业务价值量的排名方法第36-37页
     ·证券价格变动率的排名方法第37页
     ·市场份额法(M-W 排名系统)第37页
   ·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排名体系的构建第37-46页
     ·影响承销商声誉的变量的选择第38-41页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5 年我国承销商声誉进行排名第41-46页
     ·排名结果的分析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承销商声誉与IPO 企业长期回报率关系的实证研究第47-56页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 IPO 企业长期回报率关系的实证分析第48-52页
     ·研究假设第48页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48-49页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构建第49页
     ·样本的实证分析和结果分析第49-51页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O 企业质量之间关系扭曲的原因第51-52页
   ·从博弈论视角分析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缺失的深层原因第52-55页
     ·重复博弈的非实质性第53-54页
     ·作为博弈主体的证券承销商缺少重复博弈的耐心第54页
     ·证券监管行为扭曲第54-55页
     ·投资者对证券承销商惩罚不具积极性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完善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的措施第56-60页
   ·实行承销商股权机构分散化和多元化,促进承销商监管和惩罚机制的形成第56-57页
   ·增强触发策略的可行性、可信性第57页
   ·打破路径依赖,重新定位证券市场第57页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制度供给由不连续到连续第57-58页
   ·改革发行审核制度及发售机制第58-59页
     ·改革发行审核制度第58页
     ·改革新股发售机制第58-59页
   ·增强证券市场法治理念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七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研究结论第60-61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资本市场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