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 绪论 | 第7-1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3.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3. 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二、 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第16-26页 |
(一)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价值 | 第16-18页 |
1. 民族精神的内涵 | 第16-17页 |
2. 民族精神的价值 | 第17-18页 |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 第18-23页 |
1. 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 第18-20页 |
2.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 第20-23页 |
(三)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 第23-26页 |
1. 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 | 第23页 |
2.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发奋学习的精神动力 | 第23-24页 |
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第24页 |
4. 有利于加强对世界先进文化的承接 | 第24-26页 |
三、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一) 大学生民族精神思想认识的现状 | 第26-29页 |
(二) 高校民族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 第29-32页 |
1. 高校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29-31页 |
2. 高校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 大学生民族精神思想认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1. 经济全球化冲击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 | 第32页 |
2. 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 第32-33页 |
3. 西方思潮的涌入,影响高校培育民族精神的环境 | 第33-34页 |
四、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探讨 | 第34-43页 |
(一) 提高认识,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 第34-35页 |
1.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 第34页 |
2.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一致 | 第34-35页 |
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 第35页 |
4. 普遍性与针对性相融合 | 第35页 |
(二) 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 第35-38页 |
1.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 第35-37页 |
2. 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陶冶大学生的精神品格 | 第37-38页 |
3. 以时代精神为起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第38页 |
(三) 创新途径,形成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合力 | 第38-43页 |
1. 加强学校系统教育 | 第38-41页 |
2. 发挥社会氛围的引导机能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