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论 | 第12-17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现有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股东出资制度探察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出资制度的一般考查——以资本制度与出资制度的联系为切入点 | 第17-21页 |
一、出资制度内容是资本制度原则的逻辑起点 | 第17-18页 |
二、出资制度规定是资本制度关注的焦点 | 第18-20页 |
三、出资制度价值是资本制度的内在需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股东出资制度的价值基础 | 第21-23页 |
一、交易安全价值 | 第21-22页 |
二、交易效率价值 | 第22-23页 |
三、交易主体的利益平衡价值 | 第23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司法的出资制度安排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对我国股东出资制度价值取向的反思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股东瑕疵出资之解说——以出资标的瑕疵为中心展开 | 第27-51页 |
第一节 股东瑕疵出资的界定 | 第27-32页 |
一、瑕疵出资的性质 | 第28页 |
二、瑕疵出资与近似概念的辨析 | 第28-30页 |
三、瑕疵出资的法律特征 | 第30-31页 |
四、瑕疵出资的类型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货币瑕疵出资中的法律问题 | 第32-36页 |
一、承担公法责任之货币的可出资性 | 第33-35页 |
二、承担私法责任之货币的可出资性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实物瑕疵出资中的法律问题 | 第36-40页 |
一、实物出资的适格性问题 | 第36-37页 |
二、所有权有瑕疵之物的可出资性问题 | 第37-38页 |
三、设定担保之物的可出资性问题 | 第38页 |
四、负载其他优先权之物的可出资性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债权瑕疵出资中的法律问题 | 第40-44页 |
一、债权出资的一般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二、债权瑕疵出资的具体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第五节 知识产权瑕疵出资中的法律问题 | 第44-49页 |
一、知识产权出资的一般问题分析 | 第44-46页 |
二、知识产权瑕疵出资的具体问题分析 | 第46-49页 |
第六节 从出资标的瑕疵看我国股东出资制度的不足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股东瑕疵出资的相关问题解析 | 第51-62页 |
第一节 瑕疵出资者的股东资格问题 | 第51-53页 |
第二节 瑕疵出资股东的股东权利问题 | 第53-55页 |
一、股东的自益权 | 第53-54页 |
二、股东的共益权 | 第54-55页 |
第三节 瑕疵出资股东的股权转让问题 | 第55-59页 |
一、股权转让的自由与限制 | 第55-56页 |
二、瑕疵股权转让的债权人保护 | 第56-58页 |
三、补足出资的责任承担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从瑕疵出资的相关问题看我国股东出资制度的不足 | 第59-62页 |
第四章 我国股东出资制度的完善建议——以股东瑕疵出资为视角 | 第62-71页 |
第一节 修正我国股东出资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62-65页 |
一、确立效率优于安全的价值取向 | 第62-63页 |
二、最低注册资本制与事后防控措施的取舍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出资标的有关问题的改进 | 第65-67页 |
一、协调涉及出资标的相关法规之间的关系 | 第65-66页 |
二、重新认识抵押物出资 | 第66-67页 |
第三节 出资责任制度的立法补充建构 | 第67-71页 |
一、完善有关股东出资的违约责任形式立法 | 第67-68页 |
二、加强董事、监事及高管的出资监管责任 | 第68-70页 |
三、完善发起人资本充实责任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