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作物 QTL 定位方法及其应用概况 | 第10-16页 |
·QTL 初步定位 | 第10-12页 |
·QTL 上位性分析 | 第12-13页 |
·条件 QTL 分析 | 第13页 |
·多性状联合分析 | 第13-14页 |
·QTL 精细定位 | 第14-16页 |
·QTL 克隆及功能分析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QTL 克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 第16-17页 |
·目前已克隆作物 QTL | 第17页 |
·作物 QTL 功能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质量性状与 MAS | 第19-20页 |
·数量性状与 MAS | 第20页 |
·玉米产量及穗粒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作图群体类型 | 第20-21页 |
·基础材料及其对 QTL 定位结果的影响 | 第21页 |
·以往研究结果比较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两个相关 F_(2:3)群体基因型分析及遗传图谱构建 | 第24-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材料 | 第24页 |
·田间试验和穗粒性状考查 | 第24页 |
·群体基因型分析 | 第24-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27页 |
·两个 F_2群体基因型组成分析 | 第27页 |
·两个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7-31页 |
3 两个相关 F_(2:3)群体各穗粒性状的表型及 QTL 分析 | 第31-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和遗传图谱 | 第31页 |
·穗粒性状测定方法 | 第31页 |
·性状表现及遗传力计算 | 第31页 |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31-32页 |
·上位性效应分析 | 第32页 |
·多性状联合分析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61页 |
·穗粒性状的表现、遗传力及其相关 | 第32-33页 |
·各穗粒性状 QTL 分析 | 第33-50页 |
·多性状 QTL 联合分析 | 第50-61页 |
4 粒重与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61-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页 |
·材料和遗传图谱 | 第61页 |
·性状测定方法 | 第61页 |
·条件 QTL 分析 | 第61页 |
·多性状联合分析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7页 |
·百粒重与籽粒油分、淀粉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61页 |
·百粒重与籽粒油分、淀粉的分子遗传相关 | 第61-62页 |
·百粒重与籽粒油份、淀粉多性状联合分析 | 第62-67页 |
5 讨论 | 第67-83页 |
·两个相关群体穗粒性状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67-71页 |
·与以往穗粒性状 QTL 定位结果比较 | 第71-79页 |
·粒重与油分含量间的遗传相关及其同步改良 | 第79-80页 |
·进一步研究及设想 | 第80-83页 |
·已定位 QTL 在 MAS 中的应用 | 第80-81页 |
·定位主效 QTL 的 NILs 构建及其精细定位 | 第81页 |
·其它相关研究设想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英文摘要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