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及结构组织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 第18-26页 |
|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概述 | 第18-22页 |
| ·传统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 第18-20页 |
| ·数学地质方法 | 第20-22页 |
| ·垂直剖面法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理与一般过程 | 第22-25页 |
| ·垂直剖面法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理 | 第22-24页 |
| ·垂直剖面法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过程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建模研究 | 第26-33页 |
| ·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 ·系统功能结构模型 | 第26-27页 |
| ·系统数据流程模型 | 第27页 |
| ·数学模型 | 第27-32页 |
| ·工程样段平均品位计算模型 | 第27-28页 |
| ·矿体剖面平均品位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 ·矿体块段平均品位计算模型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支持多金属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实现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 第33-44页 |
| ·支持多金属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实现方法 | 第33-35页 |
| ·支持多金属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关键技术方法 | 第35-43页 |
| ·地矿点源数据库技术 | 第36-37页 |
| ·数据字典技术 | 第37-39页 |
| ·当量品位折算技术 | 第39-40页 |
| ·基于规则的矿体边界自动圈定技术 | 第40页 |
| ·矿石变体重计算问题解决方法 | 第40-41页 |
| ·夹石(采空区)扣除问题解决方法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矿产资源储量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 第44-57页 |
|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概述 | 第44-51页 |
| ·国外主要储量分类方案 | 第44-47页 |
| ·我国储量分类的发展 | 第47-49页 |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 | 第49-51页 |
|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要素定量化 | 第51-54页 |
|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要素组成 | 第51页 |
|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要素定量化 | 第51-54页 |
| ·矿产资源储量自动分类研究 | 第54-56页 |
| ·矿产资源储量自动分类方法 | 第54-55页 |
|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与自动分类过程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实现与应用 | 第57-70页 |
|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实现 | 第57-67页 |
| ·储量估算本地数据库 | 第57页 |
| ·勘探线剖面图底图自动生成 | 第57-59页 |
| ·工程样段自动圈定与交互修改 | 第59-60页 |
| ·矿体边界交互圈定 | 第60-62页 |
|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编绘 | 第62-63页 |
| ·矿体块段的建立 | 第63-64页 |
| ·矿体块段储量估算 | 第64页 |
| ·储量估算报表及图件输出 | 第64-66页 |
| ·系统特点 | 第66-67页 |
| ·系统应用举例 | 第67-69页 |
| ·目的与任务 | 第67页 |
| ·矿区概况 | 第67-68页 |
| ·储量估算结果对比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