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货车论文

铁路货车的散体货物、流体货物动压力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散体对敞车作用力第14页
     ·流体对罐车作用力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5-27页
     ·理论分析方面第15-22页
     ·试验研究方面第22-25页
     ·数值分析方面第25-27页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7-29页
     ·研究目的第27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7-28页
     ·论文框架结构第28-29页
第二章 散体动侧压力数值分析方法第29-52页
   ·基本方程第29-33页
     ·力—位移方程第29-32页
     ·运动方程第32-33页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3页
   ·本构模型第33-39页
     ·接触刚度模型第34-36页
     ·滑动模型第36-37页
     ·连接模型第37-39页
       ·接触连接模型第37-38页
       ·平行连接模型第38-39页
   ·散体参数的计量方法第39-48页
     ·颗粒接触数量第39页
     ·孔隙率第39-40页
     ·平均应力与平均应变第40-48页
   ·离散单元法第48-50页
     ·离散单元法第48页
     ·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的步骤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两相流作用下的罐车动侧压力数值分析方法第52-65页
   ·基本假设第52页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52-53页
   ·罐内气液两相流的VOF模型第53-58页
     ·VOF两相流方法基本原理第53-55页
     ·VOF模型数学方程第55-58页
   ·网格生成第58-63页
   ·求解罐内气液两相流动VOF模型的计算步骤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敞车散体静压力研究第65-91页
   ·散体静压力的水平层分析第65-73页
     ·破裂面模型的建立第66-67页
     ·主动侧压力分析第67-70页
     ·敞车静侧压力方程求解及分析第70-73页
   ·有限元法模拟散体对敞车的静侧压力第73-77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3-75页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第75-77页
   ·颗粒流法模拟静阶段不同参数对侧压力的影响第77-89页
     ·颗粒流模型的建立第77-80页
     ·容重对侧压力的影响分析第80-84页
     ·内摩擦角对侧压力的影响模拟分析第84-87页
     ·散体与敞车之间的不同摩擦角的影响模拟分析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敞车散体动压力研究第91-119页
   ·敞车运动过程分析第91-92页
     ·静阶段分析第91-92页
     ·小冲击阶段分析第92页
     ·大冲击阶段分析第92页
   ·被动土压力理论分析第92-96页
     ·模型确立及参数确定第92-93页
     ·被动侧压力分析第93-95页
     ·合力及作用点确定第95页
     ·被动土压力变化规律模拟分析第95-96页
   ·大冲击阶段动侧压力理论分析第96-101页
     ·大冲击阶段动侧压力理论分析第97-98页
     ·大冲击阶段总侧压力变化规律计算模拟分析第98-101页
   ·动态侧压力数值模拟分析过程第101-106页
   ·不同参数下侧压力动态模拟分析第106-117页
     ·容重对被动侧压力的影响模拟分析第106-109页
     ·内摩擦角对被动侧压力的影响模拟分析第109-111页
     ·散体与敞车之间的摩擦角对被动侧压力的影响模拟分析第111-114页
     ·冲击加速度对被动侧压力的影响模拟分析第114-116页
     ·冲击时间对被动侧压力的影响模拟分析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气液两相流作用下的罐车内动侧压力研究第119-127页
   ·模拟状态的选定第119-121页
   ·未加装挡波板的罐车内动压力研究第121-124页
   ·加装挡波板的罐车内动压力分布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127-130页
   ·全文总结第127-129页
   ·体会及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第139-140页
 参加科研项目第139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柔式长寿命沥青路面(FF-LLAP)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强侧风作用下列车运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