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北宋之后:元好问与中国诗歌传统

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部分 導論、背景與傳記第12-40页
 第一章 導論第14-20页
  一、文學史研究的中層理論第14-16页
  二、傳統與個人才能第16-18页
  三、北宋之後的座標第18-20页
 第二章 文學背景第20-29页
  一、引言第20-21页
  二、汴京的掠奪第21-22页
  三、留存北方的書畫第22-23页
  四、北宋的書籍第23-24页
  五、異代同材第24-25页
  六、蘇、黄的影響及其變化第25-27页
  七、道學在金代第27-29页
 第三章 詩人的傅記第29-40页
  一、家世第29页
  二、早年的學習經歷第29-30页
  三、南渡第30-31页
  四、政治生涯的中止第31-32页
  五、後半生的行走與寫作第32-33页
  六、文學撰述第33-37页
  七、傳統的負擔:感傷的詩第37-38页
  八、亂曰:詩人的墓碣第38-40页
第二部分 元好間與中國詩歌傳統第40-173页
 第四章 畫言志 元好問的題畫詩第42-65页
  一、題畫詩的歷史第42-44页
  二、以題材分類的研究第44-54页
  三、有關畫家與藏家的言論第54-61页
  四、結論第61-65页
 第五章 互文:元好問的詠史詩第65-80页
  一、詠史詩的傳統第65-69页
  二、用典方式的考察第69-77页
  三、結論:互文第77-80页
 第六章 有我之境:元好問的山水詩第80-98页
  一、山水詩傳統的反思第80-85页
  二、元好問山水詩的自我抒情第85-96页
  三、山水詩的另一種傳統第96-98页
 第七章 變格與套語:元好問的七言律詩第98-115页
  一、杜樣、崑體、江西派及其他第98-99页
  二、元好問七律的有關評論第99-100页
  三、元好問七律的語言學批評第100-113页
  四、結論第113-115页
 第八章 批評與寫作:元好問的五言古詩第115-133页
  一、五言古詩譜系的建構第115-117页
  二、談論陶淵明第117-120页
  三、集陶詩及其他第120-122页
  四、飲酒詩第122-126页
  五、五言古詩的結構第126-128页
  六、遺山接眉山第128-133页
 第九章 舊與新的辯證法:元好問的樂府詩第133-144页
  一、樂府詩的傳統第133页
  二、詩題與詩體第133-136页
  三、傳統的作為第136-143页
  四、結論第143-144页
 第十章 坡谷之間:元好問詩的引用第144-157页
  一.現象:引用詩例的描述第144-149页
  二、語境:宋代詩歌觀念的轉變第149-153页
  三、遺山的歧路:坡谷之間第153-157页
 第十一章 元好問與詞序的進化論第157-167页
  一、宋人的詞序第157-158页
  二、詞序的内容與功能第158-165页
  三、結論:詞序的進化第165-167页
 第十二章 結語第167-173页
附錄一 遺山先生詩集考異初稿第173-196页
附錄二 域外元好問研究目錄第196-203页
參考文獻第203-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明代文学书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