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交叉持股现象综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交叉持股的定义与特征 | 第9-10页 |
第二节 交叉持股与相近概念的关系 | 第10-11页 |
一、与关联公司的关系 | 第10页 |
二、与公司转投资的关系 | 第10-11页 |
三、交叉持股与取得自己股份 | 第11页 |
第三节 交叉持股现象的根源及本质 | 第11-14页 |
一、交叉持股的根源在于资本的人格化发展 | 第12-13页 |
二、交叉持股的本质在于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 | 第13-14页 |
第四节 交叉持股的类型 | 第14-17页 |
一、根据交叉持股的架构进行分类 | 第14-15页 |
二、根据交叉持股公司是否具有母子公司关系进行分类 | 第15页 |
三、根据公司进行交叉持股的动机进行分类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交叉持股的功能 | 第17-27页 |
第一节 交叉持股的积极功能 | 第17-20页 |
一、防范经营风险,对抗恶意收购 | 第17-18页 |
二、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企业联合,发展规模经济 | 第18-19页 |
三、促进公司资产的增殖,增加资本积累 | 第19-20页 |
四、使公司的资金筹措调度更弹性化 | 第20页 |
第二节 交叉持股的消极功能 | 第20-27页 |
一、造成资本虚增 | 第20-21页 |
二、导致经营者失控,歪曲公司治理结构 | 第21-22页 |
三、妨害金融市场秩序 | 第22-23页 |
四、限制资本的合理流动 | 第23-24页 |
五、容易诱发垄断 | 第24页 |
六、危及交易安全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各国规范交叉持股立法例比较 | 第27-37页 |
第一节 宽松规制立法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严格规制立法例 | 第28-29页 |
一、股份公司间的交叉持股 | 第28页 |
二、股份公司与股份以外公司间的交叉持股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区别规制立法例 | 第29-37页 |
一、母子公司的界定 | 第29-31页 |
二、代表国家(地区) | 第31-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交叉持股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我国交叉持股立法现状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交叉持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9-49页 |
一、应采取的法律规制模式 | 第39页 |
二、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的法律规制 | 第39-41页 |
三、非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的法律规制 | 第41-44页 |
四、完善公司交叉持股的配套制度 | 第44-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