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导论 | 第9-13页 |
一、企业并购规制概述 | 第9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9-13页 |
第一章 我国企业合并控制的法律概况 | 第13-18页 |
第一节 从反垄断审查第一案看我国企业合并控制的法律制度 | 第13-15页 |
一、从我国反垄断审查第一案看我国企业合并规制法律制度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合并控制的法律制度 | 第15-18页 |
一、我国企业合并控制的法律制度的变迁 | 第15-17页 |
二、我国有关企业合并控制的法律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并购控制的实体审查一般标准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并购控制实体标准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欧盟的并购控制实体标准 | 第20-23页 |
一、《罗马条约》确定的“滥用市场支配性地位”标准 | 第20页 |
二、1989年并购条例的“支配性地位”标准 | 第20-21页 |
三、2004年并购条例的“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标准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我国反垄断审查的一般实体标准及演变 | 第23-25页 |
一、我国《并购规定》确定的一般实体标准 | 第23页 |
二、我国《反垄断法》确定的一般实体标准 | 第23-24页 |
三、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企业合并的实体审查的综合标准 | 第25-38页 |
第一节 相关市场 | 第25-31页 |
一、竞争法下的相关市场概念 | 第25-27页 |
二、界定相关产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标准 | 第27-29页 |
三、市场界定方法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我国反垄断法下的相关市场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市场集中度 | 第33-36页 |
一、赫芬达尔—赫尔施曼指数 | 第33-34页 |
二、市场份额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我国反垄断法下的市场集中度指标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反竞争效果的抗辩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反垄断审查具体适用中的效率抗辩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反垄断审查具体使用中的破产企业抗辩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效率抗辩和破产企业抗辩在我国的应用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