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膳食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和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3-19页 |
| ·肥胖的概述 | 第13页 |
| ·肥胖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 ·营养过剩 | 第14页 |
| ·代谢失调 | 第14-15页 |
| ·遗传 | 第15页 |
| ·“节俭基因型”学说 | 第15页 |
| ·肥胖的危害 | 第15-16页 |
| ·肥胖的控制方法 | 第16-19页 |
| ·非运动减肥方法 | 第16-18页 |
| ·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物学分析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 ·肥胖的测量与评价 | 第19-21页 |
| ·体质指数(BMI) | 第19-20页 |
| ·腰围和臀围比(WHR) | 第20-21页 |
| ·体重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21-23页 |
| ·运动减肥的机理 | 第21-22页 |
| ·设计运动处方的四个基本要素 | 第22-23页 |
| ·运动减肥的膳食营养干预 | 第23-24页 |
| ·限制膳食热量 | 第23页 |
| ·调整膳食结构 | 第23-24页 |
| ·改变饮食习惯 | 第24页 |
| ·减肥的负面效应 | 第24-25页 |
| ·减肥的危害 | 第24页 |
| ·减肥后的体重反弹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7-3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38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7页 |
| ·减肥运动处方实验法 | 第27-38页 |
| ·实验的人员组织 | 第28-29页 |
| ·每日的作息时间安排 | 第29-30页 |
| ·每周运动训练计划 | 第30-32页 |
| ·运动减肥中的膳食营养 | 第32-36页 |
| ·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9-48页 |
| ·实施减肥运动处方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对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对腰、臀围和腰臀比(WHR)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对体脂百分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实施减肥运动处方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 第42-48页 |
| ·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对基础代谢量(BMR)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 ·运动与膳食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 第48-49页 |
| ·运动与膳食对肥胖人群身体机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运动疲劳和心理疲劳的发现与调整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61页 |
| 附录1: 减肥学员个人问卷调查表 | 第56-57页 |
| 附录2: 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 | 第57-58页 |
| 附录3: 减肥运动处方报告 | 第58-59页 |
| 附录4: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 第59-60页 |
| 附录5: 人体成分分析报告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
| 《肥胖病患者在运动减肥过程中营养食谱的制定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