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马拉维国家缘起、演变、发展史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绪论第13-29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3-18页
 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综述第18-25页
 三、写作思路、重点与难点、理论与方法第25-29页
第一章 王国时期马拉维国家的早期萌芽(16世纪-19世纪末)第29-48页
 第一节 马拉维王国的建立与强盛时期(16世纪-17世纪末)第29-40页
  一、16世纪赞比西河下游地区为何会出现马拉维王国?第30-32页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第30-31页
   2、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第31页
   3、东南非地区的贸易商路需要政权加以保障和维护第31-32页
   4、菲里人同卡富拉人的融合促进了国家的诞生第32页
  二、从马拉维王国的国家统治制度看其早期国家的缘起第32-40页
   1、马拉维王国的政治制度、司法体系第32-34页
   2、马拉维王国的经贸制度、贡税制度第34-36页
   3、马拉维王国的宗教、祭祀、仪式与禁忌第36-38页
   4、马拉维王国的军事制度、疆域边陲与对外关系第38-40页
 第二节 马拉维王国走向衰亡时期(18世纪-19世纪末)第40-46页
  一、马拉维王国缘何会走向衰亡?什么原因导致其国家不断削弱?第40-43页
   1、马拉维王国衰亡的内部原因:王位继承问题;分封制下地方势力的膨胀第40-42页
   2、马拉维王国衰亡的外部原因:外族迁入;殖民入侵第42-43页
  二、19世纪的“阵痛”与“交融”:尧人、恩戈尼人、隆韦人等的迁入及其对马拉维民族、语言、宗教、区域分布等的深远影响第43-46页
   1、尧人的西迁第44-45页
   2、恩格尼人的北迁第45-46页
   3、隆韦人的最后迁入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二章 殖民时期马拉维国家的政治演进(19世纪中期-1963年)第48-74页
 第一节 英国早期殖民时期(1859年-1907年)第48-59页
  一、利文斯敦的地理探险和英国基督教传教活动到底给马拉维带来了什么?第49-53页
   1、英国利文斯敦的探险活动及其对马拉维社会的影响第49-51页
   2、英国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对马拉维社会的影响第51-53页
  二、“柏林会议”的大角逐与英德、英葡厮杀后的马拉维现代国家版图第53-56页
   1、“柏林会议”与西方国家争夺非洲游戏规则的确立第54页
   2、英德、英葡厮杀后的马拉维现代国家版图第54-56页
   3、马拉维现代国家版图形成的两点认识第56页
  三、“英属中非保护地”殖民统治的初步创建及其殖民掠夺第56-59页
   1、“英属中非保护地”国内秩序的整饬与政治制度的确立第57-58页
   2、“英属中非保护地”的经济制度与英国殖民者的经济掠夺第58-59页
 第二节 英属尼亚萨兰时期(1907年-1953年)第59-69页
  一、“英属尼亚萨兰”的政治体制:从“直接统治”到“间接统治”第59-61页
   1、英国现代国家政治管理体制移入尼亚萨兰第59-60页
   2、英国“间接统治”下的尼亚萨兰基层政治第60-61页
  二、英国殖民者的经济掠夺与尼亚萨兰人国家意识的觉醒第61-64页
   1、土地资源的疯狂掠夺与单一经济作物耕种制度的推行第62-63页
   2、劳动力资源的掠夺及尼亚萨兰人国家意识的觉醒第63-64页
  三、1915年约翰·奇伦布韦领导的第一次民族起义第64-66页
   1、约翰·奇伦布韦“泛非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尼亚萨兰的传播第64-65页
   2、1915年约翰·奇伦布韦领导的民族起义第65-66页
  四、两次世界大战所激发出的尼亚萨兰人的国家意识第66-67页
  五、“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成立及其追求国家自治的政治理念第67-69页
 第三节 英属中非联邦时期(1953年-1963年)第69-72页
  一、“英属中非联邦”的成立强烈刺痛马拉维人的“独立神经”第69-70页
  二、海斯廷斯·班达回国及其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国家独立运动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三章 建国初期马拉维国家的当代发展(1964年-1994年)第74-94页
 一、“内阁危机”视野下的政治博弈,马拉维的政治道路究竟该走向何方?第74-78页
 二、“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一个政府”的威权主义政治统治第78-80页
 三、马拉维同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第80-82页
 四、“马拉维式的经济奇迹”第82-86页
  1、以农为本第83-84页
  2、以农促工第84-85页
  3、旅游业开发第85-86页
 五、“统一国民文化心理体系”的构建第86-89页
  1、民族方面第86-87页
  2、语言和宗教方面第87页
  3、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第87-88页
  4、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第88-89页
 六、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外交第89-92页
  1、亲近欧美国家和南部非洲白人政权,外交重心靠向西方阵营第89-90页
  2、脱离非洲国家和非洲统一组织,同周边非洲国家关系恶化第90-91页
  3、仇视社会主义,拒与中国建交,同台湾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四章 1994年以来马拉维国家发展的新趋势第94-120页
 一、多党民主的“多米诺骨牌”的到来以及向“多党制”的和平过渡第94-97页
  1、多党民主的“多米诺骨牌”的到来第95-96页
  2、向“多党制”的和平过渡第96-97页
 二、公民“参政议政”时代的到来以及妇女参政热情的高涨第97-102页
  1、公民“参政议政”时代的到来第97-99页
  2、妇女参政热情的高涨第99-102页
 三、非洲多党制国家的普遍通病:“权力之争”考验着国家的稳定第102-106页
  1、非洲多党制国家的普遍通病第102-104页
  2、“权力之争”考验着马拉维国家的稳定第104-106页
 四、2008年穆卢齐的“阴谋政变”和2011年的“7.20骚乱事件”是马拉维人国家意识淡薄的表现吗?第106-110页
  1、从2008年前总统穆卢齐的“阴谋政变”看政党间的国家权力纷争第106-108页
  2、2011年的“7.20骚乱事件”突显出国内民生问题与政府执政能力问题亟待解决第108-110页
 五、“多元而灵活”的经济和文化政策第110-114页
  1、“多元而灵活”的经济政策第110-113页
  2、“百花齐放”的文化包容政策第113-114页
 六、“非洲小国发出的声音”及其务实的多元外交第114-119页
  1、“非洲小国发出的声音”第115-116页
  2、马拉维务实的多元外交以及同中国的建交第116-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结论第120-123页
附录第123-156页
 1、马拉维历史大事年表第123-134页
 2、马拉维历史名词第134-143页
 3、马拉维历史地图第143-149页
 4、索引第149-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1页
后记第161-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羊肚菌菌核培养特征及遗传特性研究
下一篇:文化差异与审美距离--以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蘑菇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