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科学观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方以智科学观形成的背景 | 第13-18页 |
| (一) 家庭背景 | 第13-14页 |
| (二) 中国社会与学术背景 | 第14-16页 |
| (三) 西方社会与学术背景 | 第16-18页 |
| 二、方以智科学观的理论来源和知识条件 | 第18-23页 |
| (一) 方以智对传统科学观的批判与继承 | 第18-21页 |
| (二) 方以智对西方科学的批判与继承 | 第21-23页 |
| 三、方以智科学观的基本内容 | 第23-35页 |
| (一) 学科划分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 第23-26页 |
| (二) 科学研究的怀疑实证观 | 第26-28页 |
| (三) 方以智的数量化科学观 | 第28-29页 |
| (四) 方以智的科学认识论 | 第29-32页 |
| (五) 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六) 科学研究的开放会通观 | 第33-35页 |
| 四、方以智科学观的哲学基础 | 第35-44页 |
| (一) 唯物主义的气本原论 | 第35-37页 |
| (二) 无神论思想 | 第37-39页 |
| (三) 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 第39-44页 |
| 五、方以智科学观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 第44-47页 |
| (一) 历史意义 | 第44-45页 |
| (二) 局限性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