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引言第12-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背景研究第12页
     ·特色研究第12-13页
     ·价值研究第13页
   ·研究程序第13-15页
     ·资料分析第13-14页
     ·样本确立第14-15页
     ·现场调查第15页
     ·后续总结分析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文献考辩法第15页
     ·比较研究法第15页
     ·田野调查第15-16页
     ·综合分析法第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预期成果第22页
   ·小结第22-24页
2 丽江与纳西族概况第24-33页
   ·丽江概况第24-27页
   ·纳西族概述第27-32页
     ·历史第27-28页
     ·社会、经济生活第28-29页
     ·多元的文化第29-32页
   ·小结第32-33页
3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概述第33-43页
   ·环境艺术设计概说第33-34页
   ·纳西族民居的源流和类型第34-36页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风貌的形成第36-42页
     ·室外环境第36-39页
     ·室内环境第39-40页
     ·建筑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4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的空间构成第43-50页
   ·环境与空间第43页
   ·空间的概念、类型和组织手法第43-44页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的空间构成要素第44-49页
     ·丽江大研古镇环境的空间构成第44-48页
     ·民居庭院环境的空间构成第48页
     ·民居室内环境的空间构成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5 古镇“桃源”——民居实例赏析第50-72页
   ·杨宅第50-52页
   ·余家花园第52-54页
   ·蒋宅第54-56页
   ·方宅第56-59页
   ·“三眼井”客栈第59-61页
   ·赵宅第61-62页
   ·李家大院第62-64页
   ·编织院第64-68页
   ·丽江古城书院第68-70页
   ·七一街兴文巷14 号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6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特色解析第72-84页
   ·古镇民居——空间的环境艺术第72-74页
     ·灵活的布局、亲近的尺度、浑然一体的风貌第72页
     ·丰富的类型,多样的组织手法,动、静结合第72-73页
     ·虚、实相生,趣味无穷第73-74页
     ·巧于因借、人文空间与自然空间的渗透与融合第74页
   ·古镇民居——装饰的环境艺术第74-81页
     ·装饰的意义及作用第74-75页
     ·古镇民居环境装饰艺术的表现方法第75-81页
   ·古镇民居——乡土的环境艺术第81页
   ·古镇民居——多元文化的环境艺术第81-83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纳西族环境艺术的影响第81-82页
     ·东巴教对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的影响第82页
     ·白族、藏族文化对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第82页
     ·多元文化的特征体现在建筑色彩的多元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7 结论第84-90页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的美学特征第84-87页
     ·丰富的物境第84-85页
     ·朴素的心境第85-86页
     ·水墨的意境第86-87页
   ·研究价值第87-90页
     ·生态价值第87-88页
     ·历史的价值第88页
     ·时代文化特征的价值第88页
     ·文化保护的价值第88-90页
结语:借古开今、持续发展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1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庭院常用植物一览表第95-97页
附录2 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构成要素概览表第97-103页
附图 丽江大研古镇纳纳纳纳西族民居风貌——丽江写生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撒尼村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研究--以石林大糯黑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虚拟试验的汽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