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20页 |
| ·玉屏风散简介 | 第9-14页 |
| ·方药组成 | 第9页 |
| ·玉屏风散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 | 第9-10页 |
|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 | 第10-11页 |
| ·处方药味性质及药理作用 | 第11-14页 |
| ·多糖简介 | 第14-17页 |
| ·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多糖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简介 | 第15-16页 |
| ·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 ·纤维素酶概述 | 第17-18页 |
| ·天然吸附澄清剂概述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 ·材料 | 第20-22页 |
| ·原料 | 第20页 |
| ·试剂 | 第20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0-21页 |
| ·主要装置图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22页 |
|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 ·水提醇沉法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实验 | 第23-24页 |
| ·先醇提去杂再水提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实验 | 第24-25页 |
| ·酶法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实验 | 第25-26页 |
| ·上清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 ·玉屏风总挥发油的测定 | 第27页 |
| ·玉屏风复合多糖澄清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27-28页 |
| ·玉屏风复合多糖硬胶囊的制备 | 第28-3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9页 |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0页 |
| ·黄芪甲苷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0-31页 |
| ·水提醇沉法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实验结果 | 第31-36页 |
| ·醇沉步骤中乙醇添加量的确定 | 第31页 |
| ·各因素对水提醇沉法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的影响 | 第31-3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5页 |
| ·水提醇沉法法工艺所得上清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 ·先醇提去杂再水提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 ·各因素对先醇提去杂再水提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的影响 | 第36-39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9-41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41页 |
| ·先醇提去杂再水提工艺所得上清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 ·酶法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 ·各因素对酶法提取玉屏风复合多糖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45-47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47页 |
| ·酶法提取工艺所得上清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 ·玉屏风复合多糖澄清工艺条件优化结果 | 第47-53页 |
| ·确定样液的最佳固液比 | 第48页 |
| ·澄清剂组分添加顺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49-51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1-53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3页 |
| ·玉屏风复合多糖硬胶囊的制备 | 第53-58页 |
| ·辅料筛选 | 第53-55页 |
| ·制粒及干燥 | 第55页 |
| ·休止角测定 | 第55-56页 |
| ·堆密度测定 | 第56页 |
| ·颗粒临界相对湿度(RH)的测定 | 第56-58页 |
| ·玉屏风总挥发油的测定 | 第58-59页 |
| 4 结论 | 第59-60页 |
| 5 展望 | 第60-6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 第67-68页 |
| 8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