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 ·社区服务的定义 | 第9-10页 |
| ·社区服务的定位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社区服务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内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社区服务发展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多元供给的可行性 | 第20-3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新公共管理和治理理论 | 第20页 |
| ·多中心和第三部门理论 | 第20-21页 |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 ·现实条件 | 第22-26页 |
| ·主体条件 | 第22-23页 |
| ·客体条件 | 第23-25页 |
| ·载体条件 | 第25-26页 |
| ·国际经验的启示 | 第26-30页 |
|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供给的实践 | 第26-27页 |
|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社区服务供给的实践 | 第27-28页 |
| ·可借鉴之处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社区服务中心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40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5页 |
| ·体制缺陷 | 第30-31页 |
| ·机制缺陷 | 第31-32页 |
| ·管理缺陷 | 第32-33页 |
| ·运营缺陷 | 第33-35页 |
| ·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 ·社区服务的错误定位 | 第35页 |
| ·社区服务行政化的倾向 | 第35-36页 |
| ·社区服务的市场化倾向 | 第36-37页 |
| ·居民参与率不高 | 第37-38页 |
| ·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低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多元合作参与社区服务供给的基础——权责划分 | 第40-48页 |
| ·多元供给主体权力的内部划分 | 第40-43页 |
| ·纵向关系 | 第40-42页 |
| ·横向关系 | 第42-43页 |
| ·多元供给主体权责的外部划分 | 第43-48页 |
| ·非营利组织:委托代理关系 | 第43-45页 |
| ·营利部门:领导制约关系 | 第45-46页 |
| ·公众:参与监督制约关系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社区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制度建构 | 第48-64页 |
| ·体制创新 | 第48-52页 |
|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48-49页 |
| ·第三部门的互动 | 第49-51页 |
| ·营利组织的竞争参与 | 第51-52页 |
| ·机制创新 | 第52-57页 |
| ·资源共享信息公开 | 第52-53页 |
| ·项目运作“契约式”管理 | 第53-54页 |
| ·政事分离管办分开 | 第54-56页 |
| ·财政开支透明化 | 第56-57页 |
| ·管理创新 | 第57-59页 |
| ·做好配套规则、程序及相关法律的制定 | 第57-58页 |
| ·建立与完善现代监管机构 | 第58-59页 |
| ·运营创新 | 第59-64页 |
| ·成果考核 | 第59-62页 |
| ·激励机制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4-67页 |
| ·论文思路再梳理 | 第64-65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5页 |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