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实验研究 | 第11-27页 |
| 被动康复训练(PE)结合电热针(EN)综合方案对损伤动物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 | 第11-18页 |
| 1.实验材料 | 第11页 |
|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1页 |
| 2.实验方法 | 第11-15页 |
| ·适应性驯养 | 第11-12页 |
| ·动物筛选 | 第12页 |
| ·动物分组 | 第12页 |
| ·动物处理 | 第12-14页 |
| ·模型建立 | 第12-13页 |
| ·模型确认 | 第13页 |
|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指标检测 | 第14-15页 |
| ·整体观察 | 第14页 |
| ·标本采集 | 第14页 |
| ·含量测定 | 第14-15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15-18页 |
| 被动康复训练(PE)结合电热针(EN)综合方案对跟腱损伤后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第18-27页 |
| 1.实验材料 | 第18页 |
|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2.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 ·适应性驯养 | 第18页 |
| ·动物筛选 | 第18页 |
| ·动物分组 | 第18-19页 |
| ·动物处理 | 第19页 |
| ·模型建立 | 第19页 |
| ·模型确认 | 第19页 |
| ·治疗方法 | 第19页 |
| ·指标检测 | 第19-20页 |
| ·整体观察 | 第19页 |
| ·标本采集 | 第19-20页 |
| ·病理切片 | 第20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0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 讨论 | 第27-37页 |
| 1.中医学对跟腱损伤的认识 | 第27页 |
| 2.现代关于跟腱损伤的研究 | 第27-29页 |
| 3.关于实验治疗方案的问题 | 第29-32页 |
| ·关于选穴的问题 | 第29-31页 |
| ·关于阳陵泉穴 | 第29-30页 |
| ·关于昆仑穴 | 第30-31页 |
| ·电热针治疗剂量的选择问题 | 第31-32页 |
| ·被动康复训练的选择问题 | 第32页 |
| 4.关于模型的问题 | 第32-34页 |
| ·关于模型建立的依据 | 第32-33页 |
| ·关于模型评价的问题 | 第33-34页 |
| ·关于模型确认 | 第33页 |
| ·关于模仿损伤机制的问题 | 第33页 |
| ·关于手术后控制跟关节活动范围的问题 | 第33-34页 |
| 5.选择检测羟脯氨酸(Hyp)和局部病理切片的依据 | 第34-35页 |
| ·关于羟脯氨酸(Hyp) | 第34页 |
| ·关于病理切片 | 第34-35页 |
| 6.被动康复训练(PE)结合电热针(EN)综合方案对韧带损伤的治疗效应问题 | 第35-36页 |
| ·被动康复训练(PE)结合电热针(EN)综合方案对Hyp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 ·被动康复训练(PE)结合电热针(EN)综合方案对成纤维细胞(Fb)数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7.关于数据比较的问题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附件一 综述 跟腱损伤的治疗概况 | 第45-55页 |
| 附件二.实验流程图 | 第55-56页 |
| 附件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