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政府雇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0-13页
  (一) 激励第10-12页
  (二) 政府雇员第12-13页
 三、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一) 论文设计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政府雇员相关理论综述与政府雇员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26页
 一、政府雇员的内涵第15-18页
  (一) 国外政府雇员的内涵第15-17页
  (二) 我国政府雇员的内涵第17-18页
 二、相关理论综述第18-23页
  (一) 激励理论综述第18-22页
  (二) 新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第22-23页
 三、政府雇员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一) 国外政府雇员激励问题研究第23-24页
  (二) 国内政府雇员激励问题研究第24-26页
第三章 政府雇员激励的必要性与需要分析第26-35页
 一、政府雇员激励的必要性第26-28页
  (一) 一般意义上政府雇员需要激励第26页
  (二) 人性假设上政府雇员需要激励第26-27页
  (三) 实践意义上政府雇员需要激励第27-28页
 二、政府雇员与其他政府人员的区别特征第28-29页
  (一) 政府雇员与公务员的区别特征第28-29页
  (二) 政府雇员与工勤人员的区别特征第29页
 三、政府雇员的主要人格特征第29-32页
  (一) 政府雇员的自利性第29-30页
  (二) 政府雇员的工作主动性和需要复杂性第30-31页
  (三) 政府雇员强烈的自尊性第31页
  (四) 政府雇员高度的流动性第31-32页
 四、政府雇员的需要分析第32-35页
  (一) 需要的内涵及特征第32页
  (二) 政府雇员需要的主要内容第32-35页
第四章 我国政府雇员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5-45页
 一、我国各地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5-40页
  (一) 吉林省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5-36页
  (二) 珠海市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6-37页
  (三) 深圳市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7-38页
  (四) 广州市越秀区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8-39页
  (五) 武汉市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9页
  (六) 扬州市引进政府雇员的实践特点第39-40页
 二、我国政府雇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0-42页
  (一) 比较单一的薪资结构与价值评价矛盾第40-41页
  (二) 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第41页
  (三) 重引进轻培训与急功近利第41-42页
  (四) 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薄弱第42页
 三、我国政府雇员激励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5页
  (一) 政府雇员管理缺乏制度建设与相关法规第42-43页
  (二) 对政府雇员激励的认识过于简单化第43页
  (三) 政府雇员具体管理环节上的随意性第43-45页
第五章 我国政府雇员激励问题的对策建议第45-58页
 一、政府雇员激励的总体原则第45-46页
  (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5页
  (二)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第45页
  (三) 功绩制原则第45页
  (四) 服务标准和公平竞争的原则第45-46页
  (五) 多元激励原则第46页
 二、政府雇员激励体系的设计思路第46-52页
  (一) 物质激励设计第47-48页
  (二) 精神激励设计第48-49页
  (三) 职业发展激励设计第49-52页
 三、规范政府雇员的管理过程第52-55页
  (一) 加强政府雇员的招聘与解聘管理第52页
  (二) 重视政府雇员的劳动合同管理第52-53页
  (三) 重视政府雇员的培训与开发第53页
  (四) 科学设置政府雇员的薪酬第53-54页
  (五) 完善政府雇员的绩效管理体系第54-55页
 四、完善政府雇员的相关制度保障第55-58页
  (一) 明确政府雇员的雇佣程序第56页
  (二) 建立绩效考核争议解决途径第56-57页
  (三) 健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第57-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3-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市民间组织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构建研究--以苏州市公务员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