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新闻侵权概述 | 第9-16页 |
一、新闻侵权的界定 | 第9-16页 |
(一) 新闻侵权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 第10-13页 |
(三) 新闻侵权的主要形式 | 第13-16页 |
第二部分 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概述 | 第16-25页 |
一、侵权行为法中抗辩事由的理论 | 第16页 |
二、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三、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种类 | 第17-21页 |
(一)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主要抗辩事由 | 第17-19页 |
(二)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主要抗辩事由 | 第19-20页 |
(三) 新闻侵害肖像权的抗辩事由 | 第20-21页 |
四、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存在价值 | 第21-25页 |
第三部分 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在域外法律的体现 | 第25-33页 |
一、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的体现 | 第25-29页 |
(一) 英国法律中的主要抗辩事由 | 第25-27页 |
(二) 美国法律中的主要抗辩事由 | 第27-29页 |
二、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在大陆法系国家的体现 | 第29-32页 |
(一) 在德国法律的体现 | 第29-30页 |
(二) 日本法律的主要抗辩事由 | 第30-31页 |
(三) 埃塞俄比亚 | 第31-32页 |
三、两大法系在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比较 | 第32-33页 |
(一) 从立法的角度 | 第32页 |
(二)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 | 第32-3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制度发展现状 | 第33-39页 |
一、我国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二、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 | 第35-39页 |
(一) 新闻真实程度界定模糊 | 第35-37页 |
(二) 对公众人物的认定不明确 | 第37-38页 |
(三) 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种类不完善 | 第38-39页 |
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建议 | 第39-43页 |
一、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完善我国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制度的立法 | 第39页 |
二、借鉴外国司法经验,完善我国新闻侵权抗辩事由的内容 | 第39-43页 |
(一) 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认定标准应该更宽 | 第40页 |
(二) 将道歉作为抗辩事由 | 第40-41页 |
(三) 有限制的建立答复权制度 | 第41页 |
(四) 建立“微罪不举”原则和引入“实际恶意”原则 | 第41-43页 |
第六部分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