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 本论文研究目的、成果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输配电体制模式分析 | 第14-18页 |
·垂直一体化模式 | 第14页 |
·单一买方模式 | 第14-15页 |
·批发竞争模式 | 第15-16页 |
·零售竞争模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外输配电体制改革情况分析 | 第18-26页 |
·日本 | 第18-20页 |
·日本输配电体制概况 | 第18页 |
·改革配套政策 | 第18-19页 |
·改革背景 | 第19页 |
·改革效果 | 第19-20页 |
·法国 | 第20-21页 |
·法国输配电体制概况 | 第20页 |
·配套政策措施 | 第20页 |
·改革背景 | 第20-21页 |
·改革效果 | 第21页 |
·英国 | 第21-22页 |
·英国输配电体制概况 | 第21页 |
·英国输配电体制改革的背景 | 第21-22页 |
·改革效果 | 第22页 |
·美国 | 第22-23页 |
·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改革效果 | 第23页 |
·思考和启示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和特点 | 第26-32页 |
·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及发展的历程 | 第26页 |
·概述 | 第26页 |
·我国当前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 | 第26-29页 |
·发展速度快 | 第26-27页 |
·电力供应水平低 | 第27-28页 |
·电源和电网发展不平衡,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发展 | 第28-29页 |
·我国电网企业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 第29-32页 |
·现状 | 第29-31页 |
·特点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输配电改革调研情况 | 第32-38页 |
·各方对输配电改革的意见和看法 | 第32-33页 |
·对输配电管理现状的看法 | 第32页 |
·对输配分开的看法 | 第32页 |
·对输配电体制改革的建议 | 第32-33页 |
·两种输配电管理模式分析 | 第33-36页 |
·文山地区输配电模式 | 第33-34页 |
·佛山供电局模式 | 第34-36页 |
·分析和启示 | 第36-38页 |
·两种改革模式的条件分析 | 第36页 |
·启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2008 年冰雪灾害的启示 | 第38-43页 |
·近十年以来一些重大电网事故统计 | 第38-40页 |
·冰灾反思 | 第40-43页 |
·重新认识电力工业的特殊性 | 第40页 |
·重新认识电力安全的重要性 | 第40页 |
·电网安全与电力管理体制的关系 | 第40-43页 |
第六章 我国输配电体制改革的分析 | 第43-52页 |
·输配分开的条件分析 | 第43-45页 |
·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电力需求增长缓慢 | 第43页 |
·强大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 第43-44页 |
·完善的市场交易规则及机制 | 第44页 |
·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 第44页 |
·政府职能的明确和转变 | 第44-45页 |
·监管职能的完善 | 第45页 |
·当前实施输配分开可能导致的七个问题 | 第45-49页 |
·增大电网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协调难度 | 第45-46页 |
·给电网安全和稳定增加压力 | 第46页 |
·对“西电东送”战略实施造成影响 | 第46-47页 |
·要求有多项配套措施,才能不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47页 |
·盲目追求市场化程度难以实现改革预期 | 第47-48页 |
·配电下放地方,要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在电力领域的事权,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 第48页 |
·容易导致社会成本上升 | 第48-49页 |
·当前推进输配电改革的思路和主要工作 | 第49-52页 |
·基本原则 | 第49页 |
·输配电改革可考虑开展的工作 | 第49-50页 |
·配套改革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