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铝锭码垛机械手动静态性能分析与优化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图表索引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码垛机的发展状况 | 第14-20页 |
| ·各种搬运码垛形式及优缺点 | 第14-18页 |
| ·国外码垛机的发展状况 | 第18-20页 |
| ·国内码垛机的发展状况 | 第20页 |
| ·国内外铝锭码垛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20-22页 |
| ·国内外码垛机械手的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 ·国内外码垛机械手的应用情况 | 第22-24页 |
| ·国内外铝锭码垛机械手优缺点 | 第24-2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优化方法理论研究 | 第27-35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优化设计概念 | 第27-33页 |
| ·优化数学模型要求 | 第27-29页 |
| ·优化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 第29-30页 |
| ·有限元优化方法 | 第30-31页 |
| ·有限元法的发展和应用 | 第31-32页 |
| ·有限元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 第32-33页 |
| ·铝锭码垛机械手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流程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铝锭码垛机械手机构设计 | 第35-3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码垛机械手的作业技术要求 | 第35页 |
| ·机械手设计方案 | 第35-36页 |
|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 ·机械手的抓锭机构设计 | 第36页 |
| ·机械手夹锭结构的设计 | 第36-37页 |
| ·压锭结构的设计 | 第37页 |
| ·机械手整体结构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铝锭码垛机机械手有限元静力分析 | 第39-57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机械手结构的弹性力学分析 | 第39-42页 |
| ·机械手受力情况的分析与计算 | 第42-44页 |
| ·机械手的ANSYS静力分析 | 第44-49页 |
| ·静力分析有限元基础 | 第44页 |
| ·有限元计算原理 | 第44-45页 |
| ·利用ANSYS建模方法的选择 | 第45-46页 |
| ·机械手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 ·确定单元类型 | 第46-47页 |
| ·材料属性的设置 | 第47页 |
| ·几种单元网格划分分析 | 第47-49页 |
| ·机械手结构的约束与载荷 | 第49-51页 |
| ·有限元的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 ·结构强度校核 | 第53页 |
| ·节点位移分布情况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铝锭码垛机械手模态与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57-75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铝锭码垛机械手的模态分析 | 第57-66页 |
| ·动力学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8-59页 |
|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59-60页 |
| ·铝锭码垛机械的模态分析 | 第60-66页 |
| ·铝锭码垛机械手模态分析结果 | 第66页 |
| ·铝锭码垛机械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6-73页 |
|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67-68页 |
| ·瞬态动力学的求解方法 | 第68-69页 |
| ·铝锭码垛机械手在抓起铝锭提升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 第69-71页 |
| ·施加荷载并求解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6章 铝锭码垛机械手上部框架及手爪重量优化 | 第75-83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机械手框架与手爪厚度的优化 | 第75-80页 |
| ·方案一 | 第75-77页 |
| ·方案二 | 第77-78页 |
| ·方案三 | 第78-79页 |
| ·方案四 | 第79-80页 |
| ·方案比较 | 第80页 |
| ·对机械手上部框架增加加强筋的优化 | 第80-82页 |
| ·框架加完加强筋的结构 | 第80-81页 |
| ·改进后的应力变形图 | 第81-82页 |
| ·机械手整体优化结果 | 第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