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枇杷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 | 第11-12页 |
·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 | 第11-12页 |
·西班牙伦瓦西亚农业研究所枇杷种质圃 | 第12页 |
·日本长崎果树试验场 | 第12页 |
·枇杷种质资源亲缘关系鉴定与分类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2-14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4页 |
·生化标记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6-17页 |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云南野生枇杷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 | 第19-29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分类性状的选取和编码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Q型聚类结果及分析 | 第22-24页 |
·R型聚类结果及分析 | 第24-25页 |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及分析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野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 | 第26-27页 |
·系统聚类方法探讨 | 第27页 |
·数量分类研究中性状选择问题 | 第27-28页 |
·枇杷种质资源的类群的划分 | 第28-29页 |
第3章 云南野生枇杷种质资源花与果实分类性状筛选 | 第29-35页 |
·前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花的性状变异分析 | 第29-30页 |
·果实的性状变异分析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第4章 云南野生枇杷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与分类研究 | 第35-53页 |
·前言 | 第35-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7-38页 |
·电泳分析检测 | 第38页 |
·数据记录和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枇杷属植物DNA的提取 | 第39页 |
·SSR和SRAP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39-41页 |
·61份枇杷种质的聚类分析 | 第41-44页 |
·枇杷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44-46页 |
·三种分子标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3页 |
·SSR引物通用性及枇杷SSR引物的开发 | 第48页 |
·枇杷种质资源的分类与亲缘关系 | 第48-49页 |
·关于枇杷品种按果肉颜色划分 | 第49-50页 |
·云南野生枇杷种质的材料鉴定 | 第50页 |
·云南野生种质的应用潜力探讨 | 第50页 |
·特异种质快速鉴定分类方法探讨 | 第50-5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3-55页 |
附录1 供试云南野生枇杷种质资源 | 第55-56页 |
附录2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6-57页 |
附录3 不同聚类方法树状图 | 第57-61页 |
附录4 相似系数矩阵(基于SSR+SRAP) | 第61-69页 |
附录5 图版及说明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