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公司僵局概述 | 第11-20页 |
(一) 公司僵局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对公司僵局谬解的拨乱反正 | 第12-13页 |
(三) 公司僵局形式的理论分类 | 第13-15页 |
1. 股东会僵局和董事会僵局—以产生僵局的机构为视角 | 第14页 |
2. 表决权均等僵局和否决权僵局—以表决权的行使为视角 | 第14-15页 |
3. 因过错股东导致的公司僵局和股东无过错导致的公司僵局—以过错为视角 | 第15页 |
(四) 公司僵局的形成原因 | 第15-18页 |
1. 表层原因—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分歧与对立 | 第16页 |
2. 深层原因—公司法中各制度和特征之合力 | 第16-18页 |
(五) 公司僵局救济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 公司合同理论 | 第19页 |
2. 股东合理预期理论 | 第19-20页 |
3.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20页 |
二、破解公司僵局的路径选择—以理论为范式 | 第20-36页 |
(一) 诉讼救济 | 第20-31页 |
1. 司法解散公司 | 第21-23页 |
2. 司法强制公司分立 | 第23-25页 |
3. 强制股权收购 | 第25-27页 |
4. 指定监管人 | 第27-29页 |
5. 设立临时董事 | 第29-31页 |
(二) 非诉讼救济 | 第31-36页 |
1. 章程预设 | 第32-34页 |
2. 仲裁 | 第34-35页 |
3. 调解 | 第35-36页 |
4. 股东协议退出 | 第36页 |
三、破解公司僵局的司法指导原则 | 第36-39页 |
(一) 穷尽内部救济原则 | 第37页 |
(二) 诉讼目的正当性原则 | 第37页 |
(三) 必经调解程序原则 | 第37-38页 |
(四) 非解散措施优先原则 | 第38页 |
(五) 最大限度维持公司原则 | 第38页 |
(六) 避免二次僵局原则 | 第38-39页 |
(七) 兼顾债权人利益原则 | 第39页 |
四、破解公司僵局的路径选择—以实务为范式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