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第8-9页 |
二、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三、本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四、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五、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 第15-22页 |
·主体性与客体性 | 第15-17页 |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 第17-19页 |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 第19-20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2-26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 第22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 第22-24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去生活化”问题 | 第26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主体性”问题 | 第26-27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性”问题 | 第27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问题 | 第27-28页 |
·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对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思考 | 第30-45页 |
·回归生活世界是实现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 | 第30-36页 |
·回归实践 | 第32-34页 |
·回归交往 | 第34-36页 |
·注重加强“生命教育”、“核心价值教育”等,促进大学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 | 第36-45页 |
·生命教育 | 第36-38页 |
·核心价值教育 | 第38-41页 |
·幸福教育 | 第41-42页 |
·信仰教育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