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利用重组近交系进行抗玉米穗粒腐病QTL定位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8-22页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与危害第8页
   ·病原菌及侵染规律第8-10页
     ·病原菌第8-9页
     ·侵染规律第9-10页
   ·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第10页
     ·发病条件第10页
     ·防治措施第10页
   ·接种方法及抗病性评价第10-12页
     ·接种方法第10-11页
     ·抗病性评价第11-12页
   ·分子标记第12-14页
     ·RFLP第12页
     ·RAPD第12页
     ·AFLP第12-13页
     ·SSR第13页
     ·SNP第13-14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4-16页
     ·遗传作图中的群体类型第14-15页
     ·玉米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第15-16页
   ·QTL 定位第16-19页
     ·QTL 定位的原理第16-17页
     ·QTL 定位的方法第17-19页
     ·QTL 定位的统计分析软件和作图软件第19页
     ·QTL 定位的阈值第19页
   ·抗玉米穗粒腐病QTL 定位研究进展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试验材料与田间试验第22页
   ·穗粒腐病抗性的鉴定第22页
     ·接种方法第22页
     ·鉴定方法第22页
   ·SSR 分析第22-25页
     ·DNA 提取和检测第22-23页
     ·PCR 反应第23-25页
       ·PCR 反应体系第23页
       ·PCR 扩增程序第23-24页
       ·电泳第24-25页
       ·分子标记带型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第25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25页
   ·性状表现及遗传力计算第25页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第25-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SSR 标记分析第27-31页
     ·亲本及群体的多态性分析第27页
     ·RIL 群体基因型组成第27-28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8-31页
     ·标记偏分离第31页
   ·QTL 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第31-39页
     ·抗病性表型遗传分析第31-33页
       ·方差分析第31页
       ·RIL 群体抗性次数分布图第31-33页
     ·QTL 分析第33-38页
     ·QTL 互作分析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4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39-40页
     ·亲本的选择第39页
     ·图谱的饱和度第39页
     ·标记偏分离第39-40页
   ·QTL 定位第40-43页
     ·QTL 检测的不一致性第40-41页
     ·抗病QTL 与以往结果的比较第41-42页
     ·其它相关性状与抗病QTL 的关系第42-43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ABSTRACT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蔗糖转运子基因ZmERD6的克隆和功能的初步分析
下一篇:小麦看家基因鉴定和水培体系磷胁迫响应基因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