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蔗糖转运子基因ZmERD6的克隆和功能的初步分析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6页
   ·前言第9页
   ·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9-11页
     ·干旱胁迫对营养器官的影响第9页
     ·干旱胁迫对生殖生长的影响第9页
     ·干旱胁迫下的玉米生化变化第9-11页
       ·自由基与膜的过氧化第9-10页
       ·干旱胁迫下玉米激素水平的变化第10页
       ·干旱胁迫与干旱诱导蛋白的产生第10-11页
   ·植物抗旱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第11-12页
     ·气孔调节第11页
     ·渗透调节第11-12页
     ·激素调节第12页
     ·抗氧化防御系统第12页
   ·植物中糖转运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12-13页
     ·高等植物蔗糖转录蛋白的结构及分类第12-13页
     ·蔗糖转运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现状第13页
   ·高等植物启动子的生物学功能第13-15页
     ·植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及分类第14-15页
       ·组成型启动子第14页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第14-15页
       ·诱导型启动子第15页
   ·ZmErd6 基因的概况第15-16页
2 引言第16-17页
   ·ZmERD6-L 和 ZmERD6-S 基因的克隆第16页
   ·ZmErd6-L、ZmErd6-S 基因差异表分析及转化拟南芥分析第16-17页
   ·ZmERD6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预测和分析第17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7-27页
   ·实验材料第17-20页
     ·各种酶和试剂第17页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第17-18页
     ·植物材料第18-19页
     ·材料处理第19页
     ·引物的设计第19-20页
   ·试验方法第20-27页
     ·ZmERD6 基因和启动子的获得第20-21页
     ·序列分析及聚类图的构建第21页
     ·半定量RT-PCR 分析第21-22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2-24页
     ·拟南芥的转化和鉴定、启动子活性分析第24-25页
       ·拟南芥的转化第24-25页
       ·启动子活性分析第25页
     ·转基因拟南芥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检测第25-27页
       ·甘露醇、Nacl对转化的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5页
       ·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脯氨酸含量第25-26页
       ·植株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第26-2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7-48页
   ·ZmERD6基因cDNAs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27-35页
     ·ZmERD6基因cDNAs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27-33页
     ·Zm ERD6-L、Zm ERD6-S 序列的相关分析第33-35页
   ·ZmERD6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35-39页
     ·ZmERD6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35-37页
     ·ZmERD6启动子的活性分析和六个不同材料中ZmERD6启动子序列的差异第37-39页
   ·ZmERD6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9-41页
     ·RT-PCR分析ZmERD6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39-40页
     ·RT-PCR分析CN165苗期PEG、ABA、冷和盐诱导下ZmErd6的表达第40-41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转化和抗性鉴定第41-48页
     ·ZmERD6 正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42页
     ·拟南芥的转化及阳性植株的鉴定第42-44页
     ·甘露醇、Nacl对转化的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第44-46页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拟南芥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第46-48页
       ·转基因植株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46-47页
       ·转基因植株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第47-48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8-50页
   ·ZmERD6基因的电子信息学分析第48页
   ·ZmERD6基因的启动子分析第48-49页
   ·ZmERD6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下的表达差异第49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性分析第49-50页
6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Abstract第58-59页
英文缩略表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SP70上调了ABA诱导的干旱高温协同胁迫条件下玉米抗氧化防护酶活性
下一篇:利用重组近交系进行抗玉米穗粒腐病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