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4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6-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自组织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印刷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30-31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3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2-34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 第34-48页 |
·竞争理论 | 第34-38页 |
·企业竞争力理论 | 第34-35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35-38页 |
·现代管理理论 | 第38-44页 |
·知识管理理论 | 第38-39页 |
·价值链管理理论 | 第39-40页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40-42页 |
·战略联盟理论 | 第42-44页 |
·自组织理论 | 第44-47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44-45页 |
·超循环理论 | 第45页 |
·协同学理论 | 第45-46页 |
·突变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我国印刷企业现状与需求分析 | 第48-74页 |
·印刷业发展现状 | 第48-51页 |
·全球印刷业发展现状 | 第48-49页 |
·我国印刷业发展现状 | 第49-51页 |
·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1-63页 |
·我国印刷企业的特点 | 第51-53页 |
·我国印刷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3-63页 |
·我国印刷企业发展的管理需求 | 第63-73页 |
·定位能力的目标管理需求 | 第64-65页 |
·心智能力的知识管理需求 | 第65-68页 |
·机动能力的价值链管理需求 | 第68-70页 |
·协同能力的战略联盟管理需求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 第74-94页 |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 | 第74-81页 |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第74页 |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第74-75页 |
·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要素解析 | 第75-81页 |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 第81-83页 |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内涵 | 第81-82页 |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特征 | 第82-83页 |
·"半人马"构型的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构建 | 第83-90页 |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半人马"构型 | 第83-85页 |
·目标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第85页 |
·知识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第85-86页 |
·价值链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第86-87页 |
·战略联盟管理竞争力子系统 | 第87-88页 |
·管理体系各子系统的联系与作用关系 | 第88-90页 |
·管理体系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 | 第90-93页 |
·目标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第90页 |
·知识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第90-91页 |
·价值链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第91页 |
·战略联盟管理与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 | 第91-92页 |
·契合关系综合分析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运行 | 第94-122页 |
·管理体系耗散结构自组织运行条件 | 第94-103页 |
·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 第94-96页 |
·管理体系输入的平权化 | 第96-97页 |
·管理体系的远离平衡态 | 第97-100页 |
·管理体系的非线性作用 | 第100页 |
·管理体系的涨落 | 第100-102页 |
·管理体系的非稳定性 | 第102-103页 |
·管理体系协同作用自组织运行机理 | 第103-118页 |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竞争 | 第104-107页 |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合作 | 第107-111页 |
·管理体系快慢变量的识别 | 第111-113页 |
·管理体系子系统的役使关系 | 第113-114页 |
·文化是管理体系的序参量 | 第114-118页 |
·管理体系运行的分形结果 | 第118-121页 |
·结构分形 | 第118-119页 |
·过程分形 | 第119-120页 |
·功能分形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6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自组织发展 | 第122-145页 |
·管理体系的超循环演化 | 第122-132页 |
·管理体系的反应循环 | 第122-125页 |
·管理体系的催化循环 | 第125-127页 |
·管理体系的超循环 | 第127-128页 |
·管理体系的拟种进化 | 第128-132页 |
·管理体系的突变进化 | 第132-141页 |
·管理体系的突变模式 | 第132-134页 |
·管理体系的势与势函数 | 第134-138页 |
·管理体系的吸引子 | 第138-140页 |
·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 第140-141页 |
·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 | 第141-144页 |
·管理体系混沌效应的成因分析 | 第142页 |
·管理体系发展的混沌模型 | 第142-143页 |
·印刷企业面向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混沌式管理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7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验证 | 第145-166页 |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第145-146页 |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指标体系设计 | 第146-151页 |
·管理体系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146-148页 |
·管理体系指标选择 | 第148-150页 |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指标体系 | 第150-151页 |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的结构方程验证模型设计 | 第151-155页 |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151-153页 |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模型设计 | 第153-155页 |
·管理体系内在关系验证的实证分析 | 第155-165页 |
·数据收集 | 第156-157页 |
·数据质量分析 | 第157-161页 |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第161-164页 |
·结果分析 | 第164-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第8章 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绩效评价 | 第166-180页 |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概述 | 第166-169页 |
·投影寻踪方法研究综述 | 第166-167页 |
·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基本步骤 | 第167-169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功能 | 第169-170页 |
·管理体系绩效的内涵界定 | 第169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目标 | 第169-170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的功能 | 第170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70-171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70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等级设定 | 第170-171页 |
·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 第171页 |
·管理体系绩效的投影寻踪评价 | 第171-179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 第171-173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 | 第173-178页 |
·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178-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0页 |
第9章 完善我国印刷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管理体系的对策研究 | 第180-198页 |
·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前提 | 第180-185页 |
·制定科学的目标体系 | 第180-181页 |
·创新性实施印刷企业目标管理 | 第181-183页 |
·注意目标管理的评价与控制 | 第183-185页 |
·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完善管理体系的关键 | 第185-187页 |
·建立知识集约的管理体系 | 第185-186页 |
·强化知识交流与共享 | 第186-187页 |
·加速持续的知识创新 | 第187页 |
·价值链的增值是完善管理体系的落脚点 | 第187-189页 |
·再造印刷企业价值链 | 第188页 |
·提升印刷企业价值链协同性 | 第188-189页 |
·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完善管理体系的保障 | 第189-193页 |
·树立战略联盟竞合的思想 | 第189页 |
·建立有效的联盟制度体系 | 第189-190页 |
·加强联盟文化融合 | 第190-191页 |
·创建动态学习机制 | 第191-193页 |
·自组织运行与发展是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的源泉 | 第193-197页 |
·加强管理体系的开放性 | 第193-194页 |
·增大远离平衡与涨落 | 第194-195页 |
·增强管理体系的非线性 | 第195-196页 |
·提升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能力 | 第196-197页 |
·增强管理体系的突变性 | 第197页 |
·本章小结 | 第197-198页 |
结论 | 第198-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11页 |
附录A | 第211-213页 |
附录B | 第213-21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15-216页 |
致谢 | 第216-217页 |
个人简历 | 第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