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光纤陀螺建模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 ·国内外研究技术动态 | 第16-24页 |
| ·光纤陀螺调制解调技术 | 第16-20页 |
| ·光纤陀螺建模技术 | 第20-21页 |
| ·光纤陀螺的噪声处理技术 | 第21-22页 |
| ·光纤陀螺小型化技术 | 第22-2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光源共享的三轴光纤陀螺方案 | 第26-47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三轴光纤陀螺光路结构 | 第26-35页 |
| ·光源 | 第27-28页 |
| ·光纤耦合器 | 第28-31页 |
| ·光纤环 | 第31-32页 |
| ·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 | 第32-34页 |
| ·光电探测器 | 第34-35页 |
| ·三轴光纤陀螺检测电路结构 | 第35-40页 |
| ·干涉信号提取电路 | 第37-38页 |
| ·A/D转换电路 | 第38-39页 |
| ·调制与解调逻辑电路 | 第39页 |
| ·反馈调制电路 | 第39页 |
| ·增益误差补偿电路 | 第39-40页 |
| ·三轴光纤陀螺系统误差分析 | 第40-46页 |
| ·光路误差分析 | 第40-45页 |
| ·电路误差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3章 光路建模与仿真 | 第47-65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光波的偏振态 | 第47-52页 |
| ·光波的偏振态 | 第47-50页 |
| ·偏振光的描述 | 第50-52页 |
| ·光学器件模型 | 第52-59页 |
| ·宽带光源数学模型 | 第53-54页 |
| ·保偏光纤耦合器数学模型 | 第54-55页 |
| ·Y波导数学模型 | 第55-56页 |
| ·光纤熔接点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 ·光纤环数学模型 | 第57-59页 |
| ·光路传输模型 | 第59-60页 |
| ·光路传输仿真分析 | 第60-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4章 四状态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实现 | 第65-86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方波偏置的调制解调原理 | 第65-69页 |
| ·反馈通道增益误差解调与补偿 | 第69-72页 |
| ·反馈通道增益误差分析 | 第69-71页 |
| ·方波偏置下的增益误差解调与补偿 | 第71-72页 |
| ·四状态偏置调制与增益误差补偿 | 第72-77页 |
| ·四状态调制解调方案的数字实现 | 第77-85页 |
| ·阶梯波及四状态偏置调制的数字实现 | 第77-81页 |
| ·转速信号解调及增益误差解调的数字实现 | 第81-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5章 闭环检测电路建模与仿真 | 第86-106页 |
| ·引言 | 第86-87页 |
| ·四状态偏置的光纤陀螺物理模型 | 第87-88页 |
| ·四状态偏置的光纤陀螺数学模型 | 第88-96页 |
| ·各个环节数学模型 | 第88-94页 |
| ·双闭环控制方框图的化简 | 第94-96页 |
| ·双闭环控制传递函数 | 第96-97页 |
| ·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97-105页 |
| ·理想条件下的陀螺输出 | 第97-100页 |
| ·光功率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光源波长噪声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随机角振动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冲击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 第6章 光纤陀螺自适应降噪技术研究 | 第106-122页 |
| ·引言 | 第106页 |
| ·光纤陀螺输出噪声分析 | 第106-111页 |
| ·Allan方差 | 第107-108页 |
| ·噪声分析 | 第108-111页 |
| ·自适应前向线性预测及滤波 | 第111-113页 |
| ·前向线性预测(FLP) | 第111-112页 |
| ·自适应预测滤波 | 第112-113页 |
| ·LMS算法 | 第113-118页 |
| ·原理与实现方法 | 第113-115页 |
| ·收敛性分析 | 第115-116页 |
| ·标准LMS算法 | 第116-117页 |
| ·归一化LMS算法 | 第117-118页 |
| ·光纤陀螺自适应降噪实验分析 | 第118-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结论 | 第122-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4-135页 |
| 致谢 | 第135-136页 |
| 附录 | 第136-137页 |